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甘肃省高三月考试卷(3月)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石家墓地·遇村遗址是甘肃庆阳地区发现的周代高等级贵族遗迹。在文化内涵上,石家基地第一期与遇村遗址第二期都以周文化为主体,北方草原文化占有一定比例;而到石家??地第二期与遇村遗址第三期时,秦文化因素特征明显。这反映出周代()

A.社会层级结构的等级化 B.区域间的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

C.政治格局演变的复杂性 D.厚葬成为恭行孝道的最佳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文化内涵上,石家基地第一期与遇村遗址第二期都以周文化为主体,北方草原文化占有一定比例;而到石家??地第二期与遇村遗址第三期时,秦文化因素特征明显”可知,周代时期,甘肃庆阳地区文化内涵中周文华、北方草原文化、秦文化因素并存,这反映出周代区域间的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信息涉及到社会层级发展状况的对比,所以无法得出结构等级化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这些遗址的政治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无有孝道的相关信息,更无法体现是否是厚葬,排除D项。故选B项。

2.孔子对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这些成就()

A.开启了官方修史传统 B.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D.构建起完整的儒学理论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可知,孔子积极编修史书,以便传授后学,这些措施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孔子作《春秋》属于私人修史,排除A项;孔子作《春秋》属于私人修史行为,并不涉及史学理论的发展,排除B项;《春秋》主要是记载了鲁国的历史,属于史书,并不是儒家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

3.如图是东汉“制车轮画像石”。该画像可以研究当时()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铁犁和牛耕技术的发展水平

C.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D.手工业工具制作与劳作状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制车轮画像石”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画像反映了东汉时期在制造车轮时的工作场景,这可以用于研究东汉时期手工业工具的制作与劳作状况,D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会是男子负责外出耕作劳动,妇女在家纺纱织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图像是制作车轮的场景,并不是铁犁牛耕的反映,排除B项;图像并未反映是在豪强地主田庄中进行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4.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建康任提女因诱卖人口,当处死刑,其子景慈主动证实母亲确有此犯罪行为。主审法官虞僧虬认为景慈罔顾“亲亲相隐”的古训,证母成罪,宜加刑罚,最终景慈流放交州。由此可见,中国古代()

A.司法审判充斥着随意性 B.吏治严苛且轻视血缘关系

C.传统古训主导审判过程 D.法律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景慈证实了其母亲的犯罪行为,但主审法官认为他证实母亲罪行的行为违背了“亲亲相隐”的古训,最终对景慈也做出了处罚,说明主审法官认为景慈应该遵守伦理原则,因此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特点,不是具有随意性,排除A项;主审法官的判罚说明中国古代重视血缘关系,排除B项;传统古训是影响,而不是主导审判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

5.唐朝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边疆地区在服从唐朝政府政令的前提下可以保留现行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元朝时设置行政机构,将西北地区纳入了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制定赋税制度,把经营西北地区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