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负强化原理
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
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
某少年因为行为不良,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在管教所,经过管教的耐心说服、观看同龄人
的优良事迹,慢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由于表现良好,被
提前一年解除管教。
在这个例子中,少年是在一个严厉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带有处罚性的,一般人不乐意待的
环境,但是,当他行为良好时,就解除了这个环境。
这个例子实际上就说明了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
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景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
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因此,这个原理就是当有好行为出现时,就撤去负强化物。
在本质上,负强化原理和正强化原理是相同的。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
强强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强强不好好吃饭,妈妈命令他到一边站着,不许吃饭。全家人没有
过多的关注他,继续吃饭。一会儿,强强说:“妈妈我不闹了,以后好好吃饭还不行吗?”于是,
妈妈答应了他,让他重新坐回到原来的座位吃饭。
这里,强强站在一边看全家人吃饭是负强化物,强强的正确表态是认可的行为,于是,撤去
负强化物不让站着了。妈妈实际上是先采用了惩罚,再用负强化,再让他吃饭这又是正强
化。
明明有用嘴咬指甲而不是用剪刀剪指甲的习惯。那么,就可以在明明的指甲到了一定的长度
时,在他的指甲上涂上辣椒水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当明明再咬指甲时会很难受,于是,
可能不再用嘴咬指甲,而是用剪刀剪指甲。当明明用剪刀剪指甲时,就不用在指甲上涂辣椒水了。
负强化往往是在儿童拥有不良刺激负强化物的时候才使用的,如果儿童还不能拥有负强
化物,就很难使用它。这时,就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方法或原理,先使儿童拥有负强化物,然后再
使用本原理。
5、逃避或回避
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直接应用。
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一种直接应用,反过来说,负强化也是通过逃避或回避来实现
的。
负强化是当孩子做出某种希望的行为时,就撤去厌恶刺激,以促使这种行为再发生。
逃避就是孩子为了免受已经尝试过的厌恶刺激,做出认可的行为,而一旦做出认可的行为,
就终止厌恶刺激。
浩浩经常不做作业,爸爸发现后,就惩罚体罚他(尝试过的厌恶刺激)。一次他按时做
了作业后(爸爸希望出现的正常行为),爸爸没有揍他(终止厌恶刺激)。浩浩为了逃避被揍的
痛苦而做功课。久而久之,按时做作业的习惯就会养成。
回避是当孩子听到某种信号或处在某种环境中时,就做出良好的行为(反应),以此避免厌
恶刺激。
例如,学生入学后,学校各个班级就会进行纪律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并且也会介
绍一些不遵守纪律被惩处的事例(介绍榜样和替代性惩罚),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也知道不能
怎么做(建立行为准则),因此,当儿童进入学校时(具体的情景)或当老师在班级中提出要遵
守纪律(听到相应的信号),孩子们就会遵守纪律,以免受厌恶刺激惩罚。
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都有过逃避或回避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
长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误用逃避或回避。
5岁的娜娜玩耍结束后,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妈妈实在看不下去,就把玩具整理好收拾
起来。
这里妈妈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满屋子乱扔的玩具而收拾玩具。妈妈的行为奖励了女儿的
不良行为乱扔玩具、玩完后不收拾的恶习,使孩子今后还是在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并且有可
能养成过分依赖他人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是家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成人误用逃避培养儿童不良行
为的例子。
妈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玩完后自己收拾玩具,并放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就会培
养起儿童讲秩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男孩阳阳一天在外边和小朋友玩耍时,因为自己霸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爸爸听到哭
声,就把儿子叫回家问怎么回事。阳阳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后会受到爸爸的惩罚,害怕被惩罚(厌
恶刺激),于是就撒谎说(回避惩罚)是小朋友惹他。爸爸没有进一步调查就相信了儿子的话,
没有惩罚阳阳。
这里,“聪明”的儿子靠撒谎回避了惩罚,爸爸未加深究,等于奖励了孩子的撒谎行为。久
而久之,就会培养孩子的撒谎习惯。这是一个典型的回避的误用。
因此,家长在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情时说:“我再也不错了,我一定改”的时候,要处处小心,
看他说的是否是真话。如果说的不是真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