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

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

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插秧》教学设计,希

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插秧》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映、云、树、农、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再进行续

写。

4.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课前准备:预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老师要送一个小礼物给大家,这

是一则小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

道。”(学生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

么比作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

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

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已知预习过,预习过生字吗?

请生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

(1)借助拼音;

(2)问别人;

(3)联系上下文猜字;

(4)听别人读……

2、自读课文和生字。

3、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老师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到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先齐读,再

开火车生字组词。

4、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请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诗里面把

谁比作了镜子?

为什么把水田比作镜子?生回答,引读一小节。(相机板书)齐

读。

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从哪知道的,读出来。

生回答。读第二小节。(板书)

连起来读一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

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

师: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

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

脑海里就会出现蓝蓝的天空,读到白云就会想起雪白的云朵,这样自

然就能读得有感情了。不信,你们也试试。请愿意试试的孩子起立读。

2、学生练读。师设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

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

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3、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1)指名背。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学生

回答,相机板书:鸟儿、彩虹、花儿……

《插秧》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渗透性识字9个,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背诵《插秧》,理解“秧插在倒影中”的意思。

3、培养学生有感悟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和劳动之美。继续学习在阅

读时想象情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劳动吗?你们都干过什么活?看来大

家是热爱劳动的孩子。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进行一项特殊的劳动,你

们准备好了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围绕课题质疑并解题。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