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7篇) .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厢记读后感(7篇)

篇一:西厢记读后感

一为情节。大凡书籍,均以情节为首要之物,叙述平铺还在其次。

《西厢》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崔莺莺与其母老夫人并红娘送父亲灵柩

至博陵安葬,路宿于普救寺。恰逢张君瑞游览至此,二人相遇,便萌生爱

慕之情,只迟迟未得机遇相见。后因孙飞虎围住普救寺,欲强抢莺莺为

妾,老夫人无奈,言道:谁若能解救我母女二人,便把莺莺许配与他。“”

张生闻听便投信至其友白马将军处,求其解围,并完此姻缘。后兵至围

解,老夫人又悔其前言,并未撮合崔张二人。二人悲苦,想尽万般妙计,

互相试探内心,后因红娘于中穿插取事,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故事情

节让现代人觉得俗气简单,可实不知于当时的封建社会,这便是一种突

破,一种冲击!霎时掀起了一股西厢“热”,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畅销“书”,

且不少词曲作家都开始对爱情剧本下了大量的笔墨与精力。到了明清,凡

写男女方面的故事、剧本,都是受了《西厢记》的影响,以致于今,按一

些言情剧、肥皂剧的情节看来,《西厢》应该算是他们的鼻祖了。其表现

的主题思想,即: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玩聚,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成了

眷属。”以当时的社会看这种思想,是非常大胆、非常叛逆、非常有冲击

力的。

篇二:西厢记读后感

我们来看看《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场。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的崔莺莺内心十分痛苦,历经苦

心刚刚获得的爱情又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是一种什么恨“”呢?在莺莺看

来,有情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举案齐眉,卿卿我我,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总之,但得一个并蒂莲“”,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反复叮嘱张生,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即便回来“”,休要说什么金榜无名誓不归“”!这是对爱

情和幸福的热烈渴望和执著追求,这种追求突破了封建陈腐观念和传统道

德的束缚,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信条的颠覆,表现出一种叛逆精

神。

崔莺莺还有一层忧虑:张生一旦高中,会不会另攀高枝?“你休忧文齐

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所以郑重嘱咐张生:此一“节君须记,若

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莺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那个

时代,富易交,贵易妻不但是常事,甚至始乱终弃“”的流氓行为还被认为

是善补过“”。在莺莺看来,自己对张生的深情不应该被辜负和背弃,而要

得到对等的回报,这实际上是一种捍卫人格尊严和要求平等的思想,这也

是对传统的不满和抗争,代表了当时广大妇女的心声。

篇三: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的情节如今看来不过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若非王实甫文

才出众,人物刻画细腻入微,跃然纸上,此类题材极易沦为浓词艳曲,附

庸风雅之流。中国人的情感历来含蓄隐忍,决不可能如希腊艺术中我“欲

火中烧,如痴如狂”那般纵情恣意。在正统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一

曲西厢唱醒了多少对真挚爱情的强烈渴望。提及《西厢记》,必不可不提

《莺莺传》。一个团圆美满,一个始乱终弃。虽则人人希望有情人“终成眷

属”,但毕竟《莺莺传》的结局更趋于真实。

《西厢记》的大团圆是中国文人永远的才子佳人梦,它存在于童年时

代泛黄的小人书里,在爷爷随口哼唱的古戏里,在敲锣打鼓,纷纷嚷嚷的

闹剧里,却偏偏不在多情才子的薄情浅意里。张生是否为元稹,莺莺是否

为其“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有情人,我自无暇追问。只是中国文人惯以多情

自居,在爱情面前信誓旦旦,激情荡漾,而最终在世俗盛名之下大多不过

是当年的风流韵事化做如今的浅斟低唱。想那情“切切,意绵绵”,想那别“

后相思隔烟水”,想那高楼红袖,碧玉红笺,都果然如过眼云烟,浮华似

梦。

篇四:西厢记读后感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不顾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鄙弃名教纲常和利禄功名,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纵任性情自由奔

放,勇敢地爱起来了。他们从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到月下吟诗、互

文档评论(0)

158****92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