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说课稿近年原文.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于恩华和李静平主编的《人体解剖学》第3版教材。这本教材是新修

订教材我校是第1年使用。此教材第一版于1995年至今已进行两次改版,对以前教材内容

进行了修订,增删和概念的更新,旨在编写出更适用的高质量的医学基础专科教材更加适应

专科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教材不含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但是解剖内容,非常丰富,深入浅

出,弹性较大,可简可繁,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后面还有〈局解〉部分,可以一书二用,

尤其适合大专层次的中医专业学生。

(二)、地位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上计划生

育政策的普遍落实,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且

呈现年轻化。本节内容对今后不管是学习还是临床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心脏》位于本书第九章第一、二节,之前已经对解剖学的运动系统及内脏系统进行

了系统学习,已经建立起形态学认知框架。对于空间位置很强的《心脏》的学习,就会游刃

有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编写特点

编者在编写本节教材时,本节重点介绍心脏的形态和结构,尤其是心脏的内部结构(各

心腔、心瓣膜、出入口等),以便学生充分理解血液在心内的流动方向,理解“心脏”是血

液循环的动力,更进一步理解各类心脏疾病的产生机理和危害。

(四)、教学时间

本节内容一般需要4个学时,第一次课时:心血管系统概述,血液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的内部分腔及各腔的结构特点。第

二次课时:心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包和心的体表投影。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脏的内部分腔及各腔的结构特点、心的血管分布。

难点:心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正常心脏的位置、外形、掌握其内部结构、血管分布、传导装置和

心包特点。

(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常见心脏疾病的形成原理、临床特征及

心脏检查。

(三)、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心脏对于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心

血管系统的学习兴趣进面扩展为对医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一)、教学思路:

1、在介绍心血管系统概述的基础上,自然联系到血液循环的路径、大小循环的血液变

化特点,以及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比较大循环和小循环的实质区别。

2、在介绍心脏的位置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心脏的位置,并指导学生在左胸前触摸“心

尖搏动点”。

3、在介绍心脏内腔结构特点时,首先将各腔的出入口按顺序逐一讲述,然后再介绍各

腔内的结构特点,最后自然联系到“心动周期”。

4、在介绍心脏传导系统时,按传导顺序从窦房结逐一展开,自然联系到“心律”与“心

率”,以及“心律失常”。

5、在介绍心脏的血管时,清楚讲述血管的分支、走行及分布范围,自然联系到冠状动

脉与“冠心病”。

6、在介绍心包时自然联系到“心包腔”与“胸膜腔”、“腹膜腔”,“心包填塞”的危害,

“心包腔穿刺”位置与方法。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展示法(多媒体、动态演示图、模型)

3、病例分析法

4、对比教学法

四、说学法

(一)、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图片、心脏动画和医生进行心脏复苏抢救病人的紧张场面的直观

观察,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刺激他们去看书、听课、分析,从而达到主

动学习,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通过纵向和横向的(与中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和现在在这的生理学知识)联系,不断

刺激学生的思维中枢,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合点,既对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又有效突破难点、抓住重点

(三)、听讲、讨论与病例分析相结合,环环相扣,达到学习、消化知识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总的教学过程:复习(5’)导入(5’)→教学+讨论+病例分析(80’)→概括、总结(5’)

→布置作业(5’)。

文档评论(0)

祝秀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