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空坐标;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解其发展演变趋势。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内容,认识其重大作用。

3.知道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监察制度的内容,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更迭过程及其阶段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壹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吏治”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什么人,“治吏”的实质是怎么用人。“用什么人”不仅关乎对人才的价值评判问题,而且是现实政治状况下多方利益博弈妥协的结果;“怎么用人”则涉及选官制度的贯彻实施。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造成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制度变迁,而且导致了这一制度的变异流弊。仔细梳理下来,从察举征辟到论资排辈,再到抽签选官,制度的变迁与变异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发人深省。;一.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二、春秋战国:客卿制、军功爵制;三、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

确立时间: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选官标准:①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

②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选官方式:(乡举里选)

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是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有声望的人才并推荐给朝廷。;材料1:所谓“察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有声望的人才并推荐给朝廷,又称乡举里选。这些被推荐的人,经过考核授予不同的官职。各方面突出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东汉时期,察举制尤注重孝廉一科。但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家世、德才→家世(门第)

选官方式: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影响:

(1)积极: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的作用;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局限:成为维护门阀士族政治利益的工具。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六、隋唐至清:科举制;隋唐:科举制;完善的表现:

①“取士不问家世”,严查荐举,严管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

②严格考试制度(确立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取士规范化、严密化(锁院、糊名、誊录),保障考试的公平性。

③考试程序和内容有了明显的变革。出现“时文”体,测试方式相对客观、标准,易操作。南北分卷制度、殿试制度、以经义取代诗赋,注重真才实学。;材料:元对汉族制度的模仿是不彻底的,比如说开科举,……元朝一直不断拖延,议而不行。……(忽必烈)觉得儒生没什么太大用处,所以一直没有搞科举。

------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明清科举

(1)考生: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

(2)内容:四书五经(格式:八股文)

(3)特点:①考试的科目内容趋于单一化。仅有进士一科,其它科目予以废止。②固定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考试形式主要为八股文。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融为一体;【归纳】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历史影响;【整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5、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B.北方长期战乱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吏治腐败?;贰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思考】如何认识上计制:

①可以使封建统治者及时了解各地经济发展及社会治安等状况,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②提供各级地方官吏政绩信息,成为考核官吏和澄清吏治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③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腐败问题;;二、魏晋南北朝:

士族门阀、战乱使考核多流于形式;材料:《大唐六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