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2020年,我国能
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8%,而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约42.5%,2021年碳排放比上年增长5.7%。电力作为我国碳排放量占
比最大的行业,低碳化进程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十四五”是碳达峰
的关键窗口期,既需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又要实施可
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水电发展对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极为重要。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新能源建设的迅速推进与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结合四川电力市场的新
能源参与市场情况,就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经济
效益,如何做好参与电力市场准备,不断开拓创新,提升电力营销能力,提高市
场占有率和自身管理水平进行了深入思考,以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市场化发展
的需要。
1、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挑战
1.1资源不平衡问题
我国的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集中在西部,而工业生产、人口密集区域集中在
中东部,导致我国的能源分布存在十分严重的不平衡问题,新能源基地远离能源
负荷中心,很难将电能就地消纳,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所以一些西部
地区电网曾经出现过大面积放弃风能、光能的情况。为了解决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还需要加强电力系统互联网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等创新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水平,
有效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消纳需求。
1.2新能源接入比例更高
风电与光伏能源都属于波动新能源,由于电能生产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导
致很难参与到电网的电力平衡中。比例增加之后还会导致电网出现更严重的随机
波动,增加电网调频工作的负担。并且,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到系统中后,会取
代常规机组,将会造成电网的调节能力被进一步削弱,将会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
来更为严重的挑战。比如风力发电机组容易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停机,从而导致
严重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新能源接入比例增加之后,电力安
全受到了更为巨大的挑战。
2、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1提升专业能力
一是加强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和规则的研究,积极反映相关意见建议,
引导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提高发电出力的可控性。新能源发电出力具有
间歇性和波动性,增加了其参与电力市场的难度和风险,要密切跟踪新技术、新
方法不断提高发电功率预测水平,同时合理配置储能,多措并举,提高发电出力
的可控性,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交易策略的分析研究。密切跟踪供需形势
变化,深入研究电力政策,与企业其他电源类型统筹协调,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
目标,合理制定交易策略。四是加强客户管理,开拓电力市场。探索利用代理制、
居间服务等方式和手段,开拓市场。利用新能源的绿色价值,争取用户。定期回
访客户,增强用户粘性。五是创新营销思路,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参与碳市场、
绿证和绿电交易,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环境权益价值,最大化企业利益。
2.2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
根据企业实际,科学设立营销组织结构;做好工作界面划分,明确职责分工;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企业营销决策流程,规范管理,提高市场决策的效率
及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市场营销与电力生产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互
生产和市场信息,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探索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2.3挖掘负荷侧资源需求潜力
在双碳背景下,对能源的消费将会形成全新的模式,负荷的结构也会朝着多
元化的方向发展,负荷的变化特性也会更为复杂。需要加强对需求侧潜力的挖掘,
加强电力系统的双向互动,建立起全新的电源消纳模式,实现系统内的过功能互
补,提升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水平。强化对负荷侧的管理。通过挖掘用户侧可调节
的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的状态调节,以及完成对所需信息的监测
工作,满足对负荷的控制需求,通过加强对充电桩、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实时管理,
可以继续对用户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并且能够实现网络内部资源的联合互
动。为进一步强化对用户侧的控制,也要加入对大数据技术使用,提升对负荷的
反应能力。强化对负荷侧电力需求市场相应机制的建设。通过符合聚合商参与实
践的全新盈利模式,可以激励更多的负荷聚合商参与到市场交易中,实现更有效
的能源消纳。对于后续涌现出来的全新能源模式,也要继续探索新业态,建立起
更加灵活的市场,满足运营模式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