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5则范文 .pdfVIP

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5则范文 .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5则范文

第一篇: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

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

衢州市实验学校胡赵云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现代教学心理学指导下,研究教学心理学理论与数学课堂教学

结合的个案,促进学生人人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教与学的心理学,促使教师的专

业成长;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指导数学教学改革、推进数

学新课程的实施;收集、整理、剖析在教学心理学指导下的优秀教学

设计的个案,总结成功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为教师运用教学心理学

提供案例。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立足于个案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文献研究。

三、研究过程与策略

本课题自立项至结题,先后研讨、学习、听课、访谈、调查等研

究活动达到20余次。研究的主要策略与方式有:

1、查阅文献资料,提升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自知本身的教学心理学理论素养十分有限,于是,查阅文献、学

习相关教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教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了解教学心理

学及其流派,弄清其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适用范围、局限性及其

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成为课题组的必修课、首要问题。课题研

究中,查阅、学习、研讨了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左藤正夫

著《教学原理》;邵瑞珍等著《教育心理学》;林崇德著《发展心理

学》;[美]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苏]克鲁捷茨基著

《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美]JohnB·Best著:《认知心理学》;

[美]ThomasL.Good等著:《透视课堂》;《心理学百科全书》等近

20部。并整理筛选形成文献。

又如传统的“几何”变成“空间与图形”,意味着什么?仅仅是

“名称”的改变吗?不会,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原因何在?“空间

与图形”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等等问题,培训时,专家没

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深入课堂,走访教师,听他们上课讲教材处理,

隐隐约约中感到问题很多。于是,利用暑假集中20天时间,查阅资料,

研读文献,比如:查阅了《数学教育学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等各种数学杂志,收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有关“空间与图形”

①课题组成员:刘琴霞

陈喜燕

余献虎

徐艳的论述。通读研究了北师大版6册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

部分,同时,还讨论了美国数学教材《Happy—maths让孩子每天聪

明一点》,以及俄罗斯教材《直观几何》等。经过研究明确:国外几

何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几何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空间与图形”的

核心目标是发展空间观念,它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其它学科与分

支不能替代的,而作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可以替代的;学

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发展,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上有不同的

发展重点,应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形成了建立与发展空间观念

的基本教学策略。并形成了万字文章《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与实施

策略》,该文获省教学论文一等奖。、研究学生的即时思维,寻找从

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的结合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有些想法与教材

编写者的思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致,甚至相反。教材往往从大人

的思维、知识结构内在联系出发构建而成,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就不奇怪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重新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当然

可取得好效果。我们在研究有理数的教学中,就有这种成功的体验。

有一次听课,上课内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完有理

数加法法则后,问学生怎样计算(+4)+(-3)?学生的回答是这样

的,生甲:“+”可省略,括号可以去掉,所以(+4)+(-3)=4-

3=1。生乙:我妈妈说,正负得负,所以(+4)+(-3)=4-3=1。

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做出了有理数加法运算。学生的想法与教材、教师

的讲法不一样。于是,我们调查了这种思维的普遍性,重新设计了有

理数加减运算的教学体系,并付之实施,效果十分明显。同时成文

《立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重构有理数加减运算》,发表于《数学教育学报》。、收集、比

较同教材不同教法,寻找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点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处理方式,不

同的教学过程,

文档评论(0)

181****2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