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
一、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
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
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
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
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
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
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
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
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
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朱光潜也是
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
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
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朱光潜认为:“在
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
是《诗论》。《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
第2页
第3页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
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
说明三层意思。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
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
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
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
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
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
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接着又列举了《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用的“你是什么”的
句式,进一步阐明“lsquo;你这rsquo;式语法,并非在任
何情形之下都比lsquo;你是rsquo;式语法来得有力”。顺
势指出郭沫若把“你有革命家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风
度”并不妥当。这一组三个例子,典型生动。说明各种不同
句式,还要适合不同语言环境要求的道理。在有力的例子证
明下,再进行语法句式分析,顺理成章。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史
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凡
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
第4页
射之,没镞,视之,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出“在表面上看,
改得似乎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讶的
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先生告知人们:
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
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
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
“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
了“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
朱光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
畅些或漂亮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
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
lsquo;推敲rsquo;”。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的
增删、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作
者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作者(或者读者)思
想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嚼
字的必要性。
第二层6—7段,作者旨在回答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
第6段先从文字的意义上分析,它具有“确定”和“控制”
的难处。当然“确定”是基础,“控制”是难点,也是目的。
要想控制文字的意义,非得了解文章的“直指意义”和“联
第5页
想意义”不可。“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却难用”。因为
联想意义浸透了作者的个性。朱光潜先生信手拈来的“烟”
的不同意义。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阐明了捕捉
联想意义,抓住这“游离”的,不易控制的“甚至于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