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pptx

1.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说课

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目录

01

教材分析

0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3

学情分析

04

教法学法分析

05

教学流程

06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展开的。教材通过推导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单位的概念,为后续复杂的体积计算及单位换算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2.

能力目标:通过推导进率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牢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能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解决实际问题,如不规则物体体积换算等。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之前对长度、面积单位进率有了认识,能类比迁移思考体积单位进率,但对于体积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上,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

学法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

探究引入

作业布置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巩固拓展

复习回顾

长度单位

cm

dm

m

进率:10

面积单位

cm2

dm2

m2

进率:100

体积单位

cm3

dm3

m3

进率:?

探索新知

下面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1分米=10厘米,两个正方体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1×1×1=1(dm3)

10×10×10=1000(立方厘米)。

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1米=10分米,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0×10×10=10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立方米

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0.24立方米=()立方分米

7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1000=5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5000

0.24×1000=24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240

7500÷1000=7.5,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7.5

0.5dm3=()cm3

2.03m3=()dm3

8500dm3=()m3

6780cm3=()dm3

【选自教材P21练习四第11题】

500

2030

8.5

6.78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2×1.5×0.01=0.033(m3)

0.033m3=33dm3

答:它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让学生推导进率,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换算时仍易出错。后续应加强练习巩固,可设置更多生活情境类的换算题目,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还可进一步优化,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进率推导的思维过程中。

感谢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ous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