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炙烤,城市如何应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温炙烤,城市如何应对

人们正在经历又一个酷热的夏天。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高温热浪的发生概率,也使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显著。叠加效应对人类健康、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热岛效应,是各国及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传统的“火炉城市”之一,其在应对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走在前列,率先在国内开展为城市划定风道和生态走廊的实践,以缓解城市高温压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武汉市在应对热岛效应和提高城市韧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武汉市:多年综合治理,摘帽“大火炉”

武汉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形成热岛效应的部分原因。武汉市位于中国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作为“百湖之市”,武汉市拥有166个大小湖泊,水体面积占市域面积超过26%,大量水汽蒸发使城市闷热如“蒸笼”。此外,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武汉市城市化高速发展,高楼建筑密集,交通和工业排放加剧,使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显著。

为应对热岛效应,武汉市基于对全市水域、山体、绿地、工业、建筑、交通等资源的详细调查,通过对城市风道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的研究分析,合理规划和利用天然的水体和绿化资源,为城市降温。早在2006年,武汉市就结合城市特点,规划出六大生态廊道,并在2009年提出打造“降温型”园林城市,实现城市“自主呼吸”。经过多年的努力,武汉市的夏季气温逐年下降,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公布的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排行,武汉市已退出全国“四大火炉”城市行列。

2023年7月,武汉市出台《武汉城市降温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通风、活水、增绿、透气、降碳”五大专项行动,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计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热岛面积不增加,强热岛和较强热岛面积有效减少,连片热岛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静风率下降。今年2月,《武汉城市降温行动2024年工作计划》印发,明确年度目标、细化14项行动任务清单,提出8个重点试点项目。

全面开展“城市降温”

五大行动

《武汉城市降温行动计划》以顺应自然、主动干预、持续改善的总体思路,为城市降温提供解决方案。

“通风”行动旨在引入和强化内外风源。通过推进府河、武湖、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六条生态绿楔建设,将郊外的“清风”引入中心城区;同时,重点保护北向、东向、南向等城市主风向区域风源;保护20条自然风道、优化54条人工风道,形成“自然为主,引风入城”的通风系统。为了确保通风的效果,每条自然风道的最小宽度将不低于200米,而人工风道的宽度也将保持在至少50米。

?

因水而忧,亦因水而兴,“活水”行动是武汉市意在充分利用自然水源的举措。通过连通城市内的江、河、湖水系,提升全市的“风动力”;推进多个湖泊的综合治理,包括豹澥湖、严家湖、南湖、竹子湖和清潭湖,以使湖泊上层水温得到有效降低;同时,沿着百里长江和汉江,打造80余公里、830余万平方米的绿色江滩,这些江滩将成为促进江水冷源向陆地延伸的“清凉载体”。

“增绿”行动是为强化城市的“冷源”建设。通过新(改、扩)建各类公园、绿地、绿道,完善林荫大道“绿链”建设,包括补植大树、更换病害树及低价值的小树、新增林荫路等,来分隔城市热岛,为城市建立起道道绿色屏障。武汉市在2023年新增绿地1005.4公顷,新改建各类公园108个(含口袋公园88个),建设林荫路102公里、绿道103.17公里、绿色驿站102个,完成植树造林2.2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绿地率为4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1]。

城市基建助缓热岛效应的策略,体现在“透气”行动中。武汉市积极探索铺装透气地面,推广运用透气透水的铺装工艺;推广建造低温建筑和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实施屋顶、垂直绿化,鼓励新建项目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023年武汉市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已达29.75MW[2]。

在“降碳”行动中,武汉市通过加强工业企业源头防控,强化新建工业项目能耗排放管控;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改造,加快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改造,推动工业炉窑、锅炉、电机、变压器等用能设备能效提升,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绿色交通出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举措,探索实现绿色生活的“低碳路径”。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市扣除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后,单位GDP能耗强度同比下降2.2%,降幅扩大1.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减少1.3%,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59%,占比提高5.1%;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0万辆,占比约7%;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4.6万辆,渗透率达到35%[3]。

?

武汉市降温的显著成果,同时得益于其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种概念,旨在帮助城市提升弹性,以应对雨水带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