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

选修(一)唐诗宋词——“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课题

《江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

2.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3.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二、知识链接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正字音(正读)

听录音,正字音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意读)

解释词语:

根据此的特点,合理想象,理清全词大意:

【思考1】这首词为“记梦”,在词中回忆梦境的句子是那几句?

【思考2】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

(千里)孤坟

(明)月阴冷凄凉

(短)松冈

深挚思念孤寂哀伤

【思考3】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上片—————梦前思念——相思成苦(此情无计可消除)

下片前五句——梦中相逢——因思成梦(此时无声胜有声)

结尾三句——梦醒悲凉——无限怀念(此恨绵绵无绝期)

【思考4】这首词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思考5】试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抒情方式。

全词除记梦的几句外,都是直抒胸臆,诉悲怀,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三)三读诗歌,文本分析

【鉴赏1】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不能。这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鉴赏2】“十年生死两茫茫。”

[提问1]“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世人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提问2]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主调。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两茫茫”传达出诗人和九泉之下的妻子共同的心情和感受: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鉴赏3】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提问1]“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