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涉众型合同诈骗犯罪的社会分析与规制
作者:蔡庸文焦步宏
来源:《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2019年第01期
摘要:作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典型形态,涉众型合同诈骗罪隐蔽性强、涉及面广、危害
性大,对市场秩序、社会秩序、诚信体系构成严重威胁。与其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相比,涉
众型合同诈骗罪犯罪构造、基本特点、生成机理有其特殊性。防控治理涉众型合同诈骗犯罪,
必须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构建一体协作、多元参与的共治共享机制。
关键词:涉众型合同诈骗社会规制社会治理
一、涉众型合同诈骗犯罪案件态势分析
涉众型合同诈骗案件是指涉及众多被害人或针对不特定群体的合同诈骗案件。近年来,随
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环境恶化,涉众型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占涉众型
经济犯罪总数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重要隐患。
笔者对某省H市检察机关2014年以来办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统计梳理。通过
梳理发现,该市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非法
传销、合同诈骗四类。其中,集资诈骗案11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8件,组织领导非法传
销案14件,涉众型合同诈骗案17件[1],占全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三成以上。经过抽样和对比
分析,涉众型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侵害的客体复杂多样。该犯罪最直接的是对公私财物所有权的侵害。H市近五年涉
众型合同诈骗犯罪涉案总额高达30多亿元,个案中少则几万,多则数百数千万甚至数亿元,
其中一起民营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成为H市涉众型经济
犯罪第一大要案。涉众型合同诈骗犯是对国家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的侵害。一
方面,合同作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媒介之一,发挥着建立信用、稳定预期、明确规则、提高效率
的“稳定器”作用,如果利用合同实施经济犯罪,则会造成市场诚信缺失、架空合同标的、扰乱
行业秩序等危害后果;[2]另一方面,该类犯罪还会对金融秩序造成直接的破坏,非法吸收公
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对金融秩序的破坏一般是间接作用,而一些涉及银行
信贷资金的合同诈骗案的破坏往往是直接的。
第二,对社会“硬冲击”与“软伤害”相结合。“硬冲击”主要体现在导致涉案企业倒闭破产、
企业职工下岗转岗、金融机构资金无法追回、受害人血本无归甚至引发群体聚集闹事、上访等
社会事件。在H市一起骗取工程保证金案中,由于被告人的诈骗造成数十家施工队工程保证
金无法退还,导致大量施工队和农民工集体上访。不仅如此,涉众型合同诈骗对营商环境的软
破坏也是现实的,一些规模以上企业合同诈骗案使金融、保险等金融机构损失巨大,导致中小
企业融资难上加难,容易引发系统性的经济安全风险,造成营商环境恶化。
第三,涉案领域和犯罪对象特殊。涉众型合同诈骗案有其自身特殊性。从涉案领域看,多
发生在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与交易、信用贷款、大宗商品交易等传统领域;从涉
案主体看,多为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商等;从受害者来看,多为与涉案主体关系密切
的贸易伙伴、关联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体老板等。在H市办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中,被告
人尹某利用其经营的煤炭运销公司代理煤炭贸易的便利,通过虚构运销合同诈骗多家被代理公
司1500万元巨额信贷资金。
第四,作案手法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迷惑性。与其他几类涉众型经济犯罪相比,涉众型合
同诈骗案的作案手法虽然缺少“新概念”,但较普通合同诈骗案相比,手段隐蔽性、欺骗性更
强。有的犯罪主体身份、工程项目、购销合同真实存在,双方甚至是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借
助这种特殊关系隐瞒自身资产状况、虚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伺机让对方上当;有的借助地方
政府招商引资“背书”、邀请外商洽谈考察,打着“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地方发展”等旗号大肆宣
传,提高自身行骗的筹码;有的提供规范合同文本,签订合同交纳保证金,以民事活动“合法
外衣”掩盖非法之实。在H市办理的一起工程建设领域骗取保证金案件中,被告人打着招商引
资、服务地方发展的旗号,邀请多批外商考察洽谈,大肆宣传项目前景,招揽工程队,最后骗
得多家施工队签订合同并收取数百万工程保证金。
第五,打击查处与追赃挽损难。打击查处难主要体现在定性定罪难、调查取证难、跨境协
作难、涉及罪名多等方面,[3]造成办案周期过长、打击合力不够,特别是有些涉众型合同诈
骗案件,由于诈骗行为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如何准确判断合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