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海原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训练语 .pdfVIP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海原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训练语 .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原重点中学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

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

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

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

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

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

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

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

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

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

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

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

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

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

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

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

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

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

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

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

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

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

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

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

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

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

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

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

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

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

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

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

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

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

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

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

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

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

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

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

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

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

《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

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

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

文档评论(0)

188****6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