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肝豆状核变性讲课ppt;;肝豆状核变性,是由Wilson(1912)首先报道和描述,故亦称Wilson病(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00,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正常铜代谢:在血液中铜与白蛋白疏松地结合并运送至肝脏。在肝脏内大部分铜与α-2球蛋白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牢固的铜蓝蛋白后再释入血液中。体内铜主要通过胆汁经胆管排泄至肠道由粪便排出。再有微量铜从尿及汗液中排出体外。;Cu++;肝豆状核变性时,铜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
(1)胆汁排铜明显减少
胆汁排铜量仅为常人的20%-40%
(2)铜与铜蓝蛋白的结合率下降
既往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基本生化缺陷,研究证明,
HLD病人血清中铜蓝蛋白前体-脱辅基铜蓝蛋白(未结合铜)不
低,减少的是全铜蓝蛋白。因而,铜与铜蓝蛋白的结合力下降
是本病的基本缺陷之一。;第一阶段:无症状期
生后开始铜在肝脏蓄积直至达到中毒的水平。
第二阶段:肝损害期
铜在肝脏蓄积超过中毒水平。
第三阶段:肝外症外期
铜在肝外组织器官的蓄积达到或超过中毒水平。;神经元变性\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基底神经节的豆状核和尾状核,壳核病变明显,苍白球尾状核次之,皮质亦可受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K-F环;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疾病分类;;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1)D-青霉胺:能结合血浆及组织中的过量游离铜,并从尿中排出,而且能与铜在肝中形成无毒的复合物,从而消除铜在游离状态下的毒性。
剂量为每日0.02g/kg,分2~3次于餐前口服。年长儿0.8~1.0g/d,儿童0.5~0.75g/d。
因为青霉胺有抗维生素B6的作用,建议服用青霉胺的同时应用维生素B6(25mg/D)。
副作用:患者首次使用本药时,应作青霉素皮试。开始服用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与激素合用。极少数可发生骨髓抑制、狼疮样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严重副作用??可停药更改治疗方法。
;治疗;治疗;治疗;4.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
严重脾功能亢进→白细胞血小板显著↓者
肝移植
治疗无效的严重肝衰竭病例
;本病应坚持终身治疗,如早期确诊,予以驱铜治疗,可防止肝脏和神经症状的发生,如已发生也可得到改善。未经治疗的病人多在症状发生后数年内死亡。急性肝衰竭、门脉高压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者,预后不良。;病历讨论;病历讨论;病历讨论;病历讨论;病历讨论;溶血性贫血多发生在早期或与肝病同时出现,一般溶血为一过性,但可反复发作。
胆汁排铜量仅为常人的20%-40%
头颅MRI检查:异常信号常见于基底节,其次在丘脑、脑干和齿状核,T1加权像为低信号和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
胆汁排铜量仅为常人的20%-40%
脂肪变性\线粒体破坏\肝细胞灶性坏死
神经元变性\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二巯基丙醇(BAL)
本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相对有所增加,但血铜总量减低,因为铜蓝蛋白结合铜减低。
既往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基本生化缺陷,研究证明,
因为青霉胺有抗维生素B6的作用,建议服用青霉胺的同时应用维生素B6(25mg/D)。
肝豆状核变性讲课ppt
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生物酶合成;诊断:
1.肝豆状核变性
2.肝硬化(失代偿期)
3.溶血性贫血
4.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治疗:
1.低铜高蛋白饮食,青霉胺驱铜;
2.螺内酯+氢氯噻嗪利尿,复方氨基酸胶囊促进蛋白合成,输注白蛋白;
3.输注红细胞悬液;
4.优思弗利胆,舒普深抗感染。;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肝豆状核变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002;
2.张月华,李明,秦炯,等.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系统外表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5):277-278;
3.陈森,姜丽华,刘嫣,等.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溶血性贫血11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vol16,no.5;
4.梁秀龄,杨任民,吴志英,等.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议论文汇编,2008;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