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定義
社會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時期內彌漫在社會及其群體中的整個社會心理狀態,是整個社會的情緒基調、共識和價值取向的總和。
二.簡介
人們對社會現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表現於人們普遍的生活情緒、態度、言論和習慣之中。社會心理是自發的、零亂的,是對社會生活的初級的多含直覺成份的反映。人們的社會心理狀況最終取決於社會生活實際,直接形成于種種現實生活跡象對人們的刺激和人們的理解與感受,社會心理促成一定的社會風氣。
由於社會意識主體的不同,社會心理區分為個人心理和群體心理。
三.作用
1.它具有廣泛性,群眾性,能夠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2.它以感情、情緒、習慣、風俗,傳統的形式存在,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穩定性,並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易改變;
3.社會心理反映一定的社會風貌,表現一定的人心向背,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
四.其他相關
1.社會意識與社會心理定義
階級、民族、社會集團或其他特定環境中的人群,在其日常生活和相互交往中自發形成的、不定型的社會意識。它表現在人們的感情、情緒、風俗、習慣、傳統和社會風氣中。同社會意識的各種系統化的形式,如道德、藝術等相比,社會心理是社會意識的較低層次。
歷史上有不少哲學家研究和描述過傳統、情緒、習慣、風俗等社會心理現象。“社會心理”一詞,始見於德國學者A.E.F.謝富勒(1831~1903)1875年所著的《社會的構造與生命》一書中。對社會心理現象作出科學分析是從馬克思開始的。馬克思在研究社會精神生活同社會物質生活的關係時,雖然沒有使用“社會心理”這個概念,卻深入地探討過全部社會意識現象,其中包括人們的感情、幻想、習俗等社會心理現象。俄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г.В.普列漢諾夫曾對社會心理作過專門的研究。他說:“要瞭解某一國家的科學思想史或藝術史,只知道它的經濟是不夠的。必須知道如何以經濟進而研究社會心理;對於社會心理若沒有精細的研究與瞭解,思想體系的歷史的唯物主義解釋根本就不可能”(《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2卷,第272頁)。
2.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形式關係
社會心理和意識形式相互聯繫,社會心理為社會意識形式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意識素材,社會意識形式則給社會心理以深刻的影響。但二者有明顯的區別,社會心理是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和周圍環境的自發的反映,社會意識形式則是通過專門家的自覺活動形成的定型化的思想體系。
社會心理是群體的意識,但它不能離開個人的心理而存在。因為對現實世界的反映總是由一定的個體來進行的,總是受他所積累的全部個人經驗和他的全部個性特徵的制約。在個體心理中必然反映出社會心理,社會心理寓於個體心理之中。
社會心理是發展變化的。隨著社會的人在各個歷史階段上分化為不同的人群集合體,社會心理也相應地發生紛繁的演變和分化。自從原始氏族社會瓦解以來,各階級社會裡的每一個階級都有不同的階級心理;同一階級內部的各個階層也各有獨特的心理。由不同階級組成的民族也會在共同的地域裡和共同經濟生活的基礎上形成民族的心理特徵。各階級、階層、民族之間心理上的差異和共同性,都是人們生存的社會條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影響的結果。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心理的理論和作為專門學科的社會心理學,都是以人們的社會心理為研究對象,但它們的任務是不同的。在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中,社會心理範疇是研究社會存在產生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意識形態過程的一個必然環節,是研究觀念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互關係的中介。作為專門學科的社會心理學產生於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接合處。它研究社會共同體、社會集團、個人和他們之間關係的意識和行為的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在不同社會範圍內的作用等具體問題。社會心理學開始形成於19世紀中葉,作為獨立的學科則是隨著經驗的和數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於20世紀30年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真正形成的。
五.研究領域
從研究領域來看,社會心理學研究常常被分為三個領域,這三個領域涵蓋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幾乎所有問題。
1.個體過程
主要涉及與個體有關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到目前為止這個領域的研究課題包括:
成就行為與個體的工作績效:象韋納的成就歸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動機研究、麥克裡蘭(McClelland)以及溫特(Winter)等人對能力結構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樣的對工作績效的研究都包括在這個課題中。
態度以及態度改變:態度問題一直受到心理學家的重視,許多理論被用來說明態度的形成及改變,霍夫蘭德(Hovland)和西爾斯(Sears)等人在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歸因問題:產生於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經有許多這樣的理論。90年代以來,隨著文化心理學的興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