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分。

1.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由此说明(??)

A.外服是商朝统治的主要支柱 B.内外服制依靠血缘关系维系

C.原始民主传统在商朝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D.内外服制的兴衰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

2.下面西周制度示意图中,①②③应填写的分别是()

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B.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C.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D.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

3.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列史料的信息中可以推断的结论有()

公上年(前688年),“我邦,其成,初县”。

《史记》

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①地方实行县制萌芽于春秋时期??②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

③郡县制的形成与诸侯争战有关??④战国初期普遍推行郡县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战国时期诸侯国任用的一些官吏已不是名门显贵,出现了布衣卿相的现象。许多卿相之臣由各种功业而致。这一现象()

①适应了君主集权的需要??②是德治思想盛行的结果

③有利于国家实力的提升??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7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杜虎符(杜为地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之一。虎符上行文为:“兵甲

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据此可知()

??

①虎符是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②规定50人以上的用兵须出示虎符

③虎符的使用,直接提升秦军战斗力??④如遇紧急军情,不合符也可以用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考古人员在湖南里耶镇古井里发现大量关于地方行政的秦简,其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许多简文都提及洞庭(郡)等地名(见如图)。而《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关于秦朝地方行政均未曾提及洞庭郡。里耶秦简的记载()

释文:迁陵洞庭郡

释文:迁陵以邮行洞庭

释文:酉阳洞庭

①反映了秦王朝中枢机构的变迁????②因与历史文献记载不同而无价值

③能补正《史记》《汉书》的缺失??④说明地方已用邮驿传递行政信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复原儒家经典中的明堂,并将明堂建成“亞”形布局以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初《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这说明汉代儒学吸收其它学派的思想学说②明堂的修建以巩固皇权为目的③道教和佛教的教义对儒学影响深刻④统治者推行尊崇儒术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汉武帝时下令“好文学,敬长上”的人才经地方官考察可入太学。晋武帝时专为贵胄子弟创设了国子学。唐代,国子学、太学分别限定为三品以上和五品以上官子弟,“庶人之俊异者”亦可入四门学、律学等。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B.上计制度的衰落

C.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D.选官制度的变革

10.《北史·酷吏传》序言记载,“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罚,教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该材料意在说明()

A.礼制的核心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礼教具有强制性法律化的特征

C.法令与刑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D.礼法共同承担治理国家的功能

11.唐朝前期,科举出身者多来自北方,后期来自南方苏州、杭州等地的人数明显增加,且更多的贫寒子弟和工商子弟应举及第。此现象表明()

A.应举范围扩大,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B.科举已成为唐朝官员选拔的主渠道

C.在省城举行的会试中已实行南北卷 D.世家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9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