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43讲 含答案.docVIP

高考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43讲 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3讲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

——核心知识·重点突破·规律方法

[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日本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经济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

(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习俗:“塞私门之情”,移风易俗。

3.特点

(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

(3)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作用

(1)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局限性

①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②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2.内容

(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

(3)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

(4)革除旧俗:仿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

3.作用

(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

(1)经济上富国之法

①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②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④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

⑤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⑥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肥瘠收取赋税。

(2)军事上强兵之法

①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②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③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④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3)政治上取士之法

①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②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3.作用

(1)积极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②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

③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内容

(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4.评价

(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危机:黑船来航,民族危机加深。

(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新政府。

2.措施

(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

(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

3.评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3)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