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复习——03.尚书《经典常谈》知识清单+内容解读+专题练习.docx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复习——03.尚书《经典常谈》知识清单+内容解读+专题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常谈》解读+练习

03.《尚书》·第三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1.全文思路2.知识梳理3.内容概括

4.思维导图5.内容解读6.真题演练

一.全文思路

文章开篇先明确《尚书》为最古的记言史书。同时,辨析记言和记事的区别。之后,作者阐述了记言文和记事文在早期的发展,借古代言文合一的现象,点出《尚书》记录的实则是当时的官话,只不过后世言文分轨,才变成晦涩难懂的古语。接下来,作者向读者依次讲述了《尚书》的主要内容、书名的来由。最后,作者阐述了《尚书》的流传与发展过程。

二.知识梳理

1.《尚书》简介:

《尚书》包含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是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2.《尚书》发展历程:

(1)秦始皇焚书,伏生私藏《尚书》,仅存二十九篇。

(2)汉文帝时,《尚书》得以流传开来。(此为东汉以来的《今尚书》或《今文尚书》)

(3)汉景帝时,从孔子旧居中发掘出一些古文经传,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后,便是《古文尚书》。

(4)汉哀帝时,刘歆欲立《古文尚书》博士,引起今古文之争。

(5)后来张霸、王肃伪作《古文尚书》,直至清朝才被证伪。

3.《尚书》的地位:

《尚书》是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其次发展记事文。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

三.内容概括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

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古今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

四.思维导图

五.《尚书?第三》解读

1.《尚书》是怎样的一部书?

相信大家都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孟子说的话。这句话中的“书”就是指《尚书》。古人常说的“诗书”,不是泛指所有的诗和所有的书,而是特指《诗经》和《尚书》。《尚书》这个名字直到汉朝才有。意思就是“上古的书”,就是上古圣王重要讲话汇编”。孟子表示怀疑的地方是指《尚书》里面的《武成》篇。

除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家很可能也知道“满招损,谦受益”“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诗言志,歌永言”这些说法。这些也都源自《尚书》。

那么,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总起来说,它是一部令人费解的远古治国宝典,是政府公文汇集。先代圣王的治国纲领,堪称红宝书中的红宝书。

说它“远古”,是因为其中周代部分虽然最晚近,但也要比《春秋》《左传》早几百年。

说它“令人费解”,是因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曾经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为我们留下了“佶屈聱牙”这个难读难写的成语。其实,非但韩愈读不懂,就连司马迁、更早的诸子百家们也读不懂。到了清末,大学者王国维也说只能读懂一半。之所以难读,一是年代久远,二是秦始皇焚书,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谈到。

说它是“治国纲领”,可以从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说起。清初考据学的代表人物阎若璩考证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为伪书,这样就动摇了“人心微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程朱理学的“十六字心传”,这可是程朱理学的理论根基,以至于在学术界和政界掀起滔天巨浪。

2.《尚书》的文体

这一篇,作者没像前两篇那样“弯弯绕”,直接从书本身讲起。

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作者从总的文体说《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说“最古”,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然后作者宕开一笔,介绍记言体和记事体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演化。

它们的关系是:记言体多见于两周,是记事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演化过程是,记言体早于记事体,因为记言体直录,只需略加剪裁;记事在战国得到长足发展,因其剪裁难,需要费太多的心思。

《尚书》属于雅言。所谓“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在九年级有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有“察纳雅言”一词,是指正确的言论,意思已经变化了。

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见识。记言在前,记事在后,给我们找到文体的源头。

3.《尚书》的内容

第三段是介绍《尚书》的主要内容。《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的“号令”,你不妨理解为领导的“讲话”。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如果你还是不是很清楚,我们来看现在中华书局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