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专题7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七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计划: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6.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7.稳态的生理意义(Ⅱ)8.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1神经调节

1反射与反射弧

(1)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从接受刺激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的感觉也不叫反射。

(2)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为单向,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方向:信号传递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特点eq\b\lc\{\rc\(\a\vs4\al\co1(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③兴奋传递异常的情况

a.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酶的作用位点,则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如某种有机磷农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

b.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如肉毒杆菌素能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c.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d.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无法作用于受体,如箭毒素与神经递质争夺受体。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探究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电刺激甲处→A有反应eq\b\lc\{\rc\(\a\vs4\al\co1(乙处电位不改变→单向传导,乙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甲处,测量丙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丙处,测量甲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两次测量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电刺激丙处,甲处有电位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丙→甲)。

考点2体液调节

1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作用

(1)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属于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

(2)激素运输无特异性,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才发挥作用。

(3)激素分子只能识别特定靶细胞,因为只有靶细胞具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激素作用的部位有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内部。

2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稳态

(1)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概念

①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②分级调节:人们把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2)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例:甲状腺激素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影响

a.胰岛素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②胰岛细胞可接收的信号分子

a.血糖;

b.神经递质;

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③糖尿病

a.病因及病症

补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也会导致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病症:“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

b.糖尿病防治

较轻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配合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较重患者,可静脉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Ⅱ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不起作用,可通过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稳态

(1)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①体温调节

a.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b.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c.无论是在寒冷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等于散热。

②水盐调节

a.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b.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c.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