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移民精神 .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力弘扬移民精神

建设柴湖美好家园

全淅林

钟祥市柴湖镇,是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20

世纪60年代,因汉水治理修建丹江口水库,5万河南淅川移民整搬整迁,成建

制地迁到大柴湖垦荒造田,重建家园。目前全镇人口逾10万,有“中国第一移

民大镇”之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柴湖人民以伟大的气概和实践,创造

了伟大的大柴湖移民精神,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当前,认真总结移民经验,

大力弘扬和实践大柴湖移民精神,对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充分发

扬移民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共建柴湖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一、大柴湖移民精神产生的背景

一种精神力量的形成,有它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人口构成以及人

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柴湖移民是丹江口水库的早期移民,是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38万移民

的一部分。1958年9月1日,丹江口点燃开工炮,从此拉开了丹江口水库移民

的帷幕。

河南省淅川县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为了成就大水库建设,1959年

2万多库区人怀着祖国至上的博大胸怀迁往青海,成为丹江口水库最早的首批移

民。但是由于不适应高原气候等原因,大部分移民被迫返迁原籍。嗣后,返回

淅川的移民在经历了身无定居、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经鄂豫两省协商并报中

央批准,实施“河南管迁,湖北包安”的移民政策,将大柴湖纳入丹江口水利枢

纽工程项目进行围垦。自1966年开始到1968年结束,7.5万移民迁入荆门、钟

祥两地,其中4.9万移民集中安置在大柴湖。

大柴湖是汉水冲积的积淤地。历史上曾是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的鱼米之

乡。1935年汉水上游连降暴雨,肆虐的洪水冲破河堤,三万

1/7

1多百姓被洪水冲走,10多万亩良田变为一片汪洋。以后这里常年没有人

烟,成为汉水的自然蓄洪区,长满芦柴,遍地污水。移民刚搬到这里的时候,

行政区不叫大柴湖,而叫新建区。周总理得知后对湖北的领导同志说,还是叫“

大柴湖好嘛!”大柴湖由此得名。

汉水见证了大柴湖的荒芜,也见证了大柴湖的历史变迁。移民迁入后,住

在低矮潮湿的芦柴棚里,开沟挖渠排污水,筑堤架桥修公路,砍除芦苇造良

田,花费了近10年时间。同时,为了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在没有站稳脚跟的情

况下,积极参加域外的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接受最艰巨的任务考验,用生命

和汗水谱写出移民的辉煌篇章。

大柴湖是个锅底坑“”,因为水利设施不配套,十年九灾,农作物产量十分

低下,加之人多田少,资源不足,移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是全省最贫困

的乡镇之一。尽管如此,移民体谅国家的困难,不等不靠不伸手向上,改变单

一的旱杂粮种植模式,实施旱改水种水稻工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不

少人走出柴湖,外出包地垦荒或者进城打工。他们继承先辈敢想敢干敢拼的精

神,在他乡异地,在不同领域,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喜悦。前些年柴湖在钟

祥、荆门、沙洋外出包地的有数千人。在钟祥城区集贸市场做生意的,柴湖人

约占三分之一。

有两万多人进城创业打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经过苦心历练,现在

在深圳有一批开工厂的企业家,上海、北京出现了花卉养殖柴湖集团军。个人

资产在百万元、千万元甚至亿元的老板大有人在。

最近几年,柴湖移民借助国家对水库移民的政策关怀,大力发展经济,改

善生产和生存环境,现在耕种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新建住房是小洋楼,走

的水泥路,喝的自来水,贫困落后的面貌正在逐渐改善。

柴湖是以移民为主体建制的乡镇,移民是柴湖的特征,移民文化是柴湖文

化的特征。柴湖移民由秦岭南麓的豫西南迁入鄂中的江汉平原,新家与故土相

隔千里,文化风俗差别巨大,但移民搬迁之后入“乡不随俗”,生产方式、民风

民俗、话语口音等,依然是老习惯“”。

粮食生产以旱作物为主,吃饭以面食为主,说的是地道的河南话,看

2/7

2戏是河南的曲剧豫剧。这里被誉为“小河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域环境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移民的文

化习俗与当地的文化风尚发生了碰撞和摩擦。移民面对生存环境,在团结一致

抵制歧视的同时,打破划地为牢的

文档评论(0)

176****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