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课程中的木拖鞋 .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我们课程中的木拖鞋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

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

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

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

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

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隋唐时期的,

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

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

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

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

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

穿其鼻。除了两齿木屐以外,古代行军打仗时也会使用平底木屐,

以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

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屐是一种有齿之履。齿被安装在鞋履底部,前后各一,呈直竖

状,多用于出行。鞋底设齿,为的是行走方便,因古代路面崎岖不

平,有了双齿,就可减少鞋底与路面的接触,行走时就会显得稳当

便捷。屐齿通常以木料为之,和一般的麻底之履相比,木齿更经得

起磨损,木齿坏了还可以更换,所以特别适合外出旅行。由于装上

了双齿,鞋底的高度有所增加,在雨天的泥地或长满青苔的山道上

行走还不易滑跌。汉史游《急就篇》“屐赢窭贫。”唐颜师古注:

“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说的就是这种鞋履。

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诗中也提到: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旧时,粤东的客家人常穿“木屐”。因地处亚热带,夏长冬短,

气温高,雨季长,春夏间高温多湿,穿着木屐可避湿,洗澡后穿上

它即刻就干,尤其适合于夏季纳凉,故人们喜欢穿它。

木屐起源很早,穿木屐属中原风俗,西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

汉人纷纷南迁,穿木屐这一穿着文化也先后陆续传入粤东客家地区。

客家人的木屐多用桐木或其他杂木劈成,把一块约一寸宽的橡皮,

变成船篷形,钉在前头即成。旧时女子出嫁,“逻妹子”时,要带

一双鞋一双屐去。

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州的客家人依然有很多人穿,城

镇多有专营木屐生意的店铺,生意兴隆。后来,随着制鞋业的发展,

各式海绵、泡沫拖鞋代替了木屐。随后梅州城镇又有不少人穿起了

木屐。据穿木屐者说:“春夏期间穿木屐干爽,凉快;走路时穿木

屐不会像拖鞋那样把湿沙拖起溅污裤子,同时不会因潮湿而生沙虫

食脚(又称“香港脚”)等病,在春夏多雨的季节更显示出其优越

性。”看来这一穿着文化习俗确有可取之处。

文档评论(0)

189****3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