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陈定云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
中国,泱泱大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
了无穷璀璨的文化瑰宝。古代诗歌就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歌教学现状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极不相称,也与中学生这个最
应该拥有梦想与诗的青少年时代极不和谐。古代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精粹和宝贵的民
族精神不能被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这是语文教育的盲区,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更是我们
每一个中国人的罪过。语文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和谐成长、国家持续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高
度来重视古代诗歌教学。中学古代诗歌教学,既要继承和吸收我国古代的诗教传统,从语言
艺术、道德修养上着力,又要学习和借鉴现代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研究成果,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
人文的精神超越。尤为重要的是,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在教育学、心理
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课堂,辐射课外,不断创新中学古代诗歌教学形
式,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舞台,构建诗意校园。
2、主要概念的界定
根据中国文学史分期的研究,一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史的开始,而之前则
为古代文学史。古代诗歌指的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古典诗歌样式,区别于后来不
拘形式的白话体的新诗。
本课题中所述的古代诗歌,首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歌,它们的出现形
式主要是课文和诵读欣赏,另外就是教材内容中引用的诗句。其次,我们更要努力将学习的
视野扩展到古代诗歌的全部,去感受和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和精彩。
初中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基本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诗歌
是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和思想内核,是学生理
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最优化教材之一。
3、目前国内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中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大教育家孔子十分推崇诗教的作用。他说:“不学诗,无以言。”
并且把他整理的《诗三百》作为教材之一,用来培养塑造“温柔敦厚”的君子。科举制下,
《诗经》成为儒学经典之一,是求取功名的必考科目。另外,《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
诗歌教材也盛传不衰,就连蒙学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采用了诗的押韵歌
咏形式,以便于孩童的诵读识记。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2003年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语文课
程标准》,许多语文教师结合新课标、新理论及教学新手段对古代诗歌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
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如吴彩霞在《新课标下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研究》
中,归纳和倡导“读、品两步”、“感知、诵读、比较、扩展等四步”、“朗读与翻译、质疑与
思考、评价与总结、诵读与记忆等五步”几种教学模式。张利芳在《古诗词有效性教学模式
浅探》中提出了“专题式、比照式、导引式、延伸式”等课堂教学模式。李正兵等在中学古
典诗词教学中构建了“教诗以诗”的模式,主张从阐释名句、比照阅读、转借生发、指点迷
津等方面切入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方法上,孙清武提出了“溯源、比较、
描摹、玩味”等八种方法,对于激活学生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和审判鉴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以上对于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论述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特别是诗歌诵读欣赏的方法和
模式值得借鉴,但我们认为古代诗歌和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联系,
读诗、品诗、写诗也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还可以开创出更广阔的天地。
4、研究的理论依据
叶澜教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在过程
中展开”,提出“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钟启泉
教授强调:“教师需要聚集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因为,课堂教学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大
部分。”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在课堂教学策略部
分集中讨论了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实施和教学后的评价,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是指现代教
师工作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意向性(有目的)的行为,同时它又是一种探究性
的行为,现代教师要从“教书”转向“教人”,教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整体生命性的人,他
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或处理具有不确定的教育情景。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根据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的深入研究,侧重于实践活动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
的动态过程的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特别是对课堂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