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政策社会现象.pdf

小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政策社会现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政策社会现象

当今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大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

全球经济结构,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

我们应加强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其核心胜任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

对新环境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非认知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胜任力,是世界各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亟待深化的重大课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

21世纪核心素养指向非认知能力,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趋势更加明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成为人才的竞争,而

人才竞争取决于专业人才的核心胜任力。在这一背景下,非认知能力得到了世界

各国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早在1976年,新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学家鲍尔斯和金蒂就提出,广义上的能

力应包括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两部分,两者共同构成青少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

核心胜任力。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国际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交汇期,世界各

国和国际组织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虽有不同侧重点,但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以非认知

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

称“经合组织”)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基础”项目提出,21世

纪人才的核心素养包括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能力以及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

动三大指标。其中,互动地使用工具指的是能够根据目标和需求灵活地使用语言、

符号、信息和新技术等工具;自主行动能力包括在复杂环境中形成并执行规划、

维护自身权益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行动力;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则侧重于与

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等综合能力。此后,美国、英

国、芬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以及多个国际组织,都提出了各自的青少年核心

素养内容结构框架。这些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必威体育精装版要求,强调创

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

献、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等素养。世界各国教育者共同关注的核心素养,均指向

了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对个人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等

人的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既可以直接作用于个人的教育获得和职业发展,有效

预测青少年完成高中教育并考入大学的概率,并可对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产生长期

的、稳定的影响,也能够通过影响认知能力而产生间接效应,对个人在整个生命

历程中的身心健康、婚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均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学者的研

究也发现,拥有较高非认知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能够取得更好的在校表现,

也更有可能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占据优势。此外,非认知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

的学业成绩和升学机会,同时也关系到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环境的建设,关系

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青春期心理调适。例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

和校园暴力问题,与学生的同理心、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非认知能力培养密切相

关。因此,关注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个人健康成长以及校园和班级

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大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

全球经济结构,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应

加强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增强其核心胜任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环

境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拥抱未知的变化。

非认知能力在青少年时期更具可塑造性,从生命历程来看,青少年对于来自

家庭、学校等外界干预具有很强的敏感性,青少年时期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

相关。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智商水平在10岁左右已基本定型,但是成

就动机、自律和责任感等一些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则在青少年时期更具可塑造性。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明确提出学生应

具备的适应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

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劳动意识等18个基本要点。在这些核心素养中,非认知

能力占据重要位置。可以说,对于青少年而言,认知能力决定了能走多快,而非

认知能力决定了能走多远。

然而,我国中小学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