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提纲1】 .pdfVIP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提纲1】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系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基层管理和社会救济,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

理的特点,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极其实行情况。

【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两者有区别又密切相关,户籍的建造与管理

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以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

越来越大。

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

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无论男女,都

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

2、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

贾的市籍等。秦末,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萧何注意搜集丞相与御史府中的“律令图书”,因而能够了解秦

朝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

3、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

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地主豪强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4、魏晋南北朝:西晋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东晋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登记,不

征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糊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

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5、隋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通过

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为“刮户”。

6、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北宋初,

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上升。

7、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渔户等,

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8、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修

造于洪武四年(1371年),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1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到崇祯十五年(1642

年)为止,共27次编制黄册。

9、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到

康熙年间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名存实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

人口数量。

二、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1

(一)基层组织形态

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

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

担任。

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2、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3、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二)基层社会治理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1、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2、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渊源

于此。

3、明朝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

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4、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

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

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

文档评论(0)

156****2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