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VIP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学者一般用“百家争鸣”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盛况。的确,这个成语很适合表现那一阶段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儒家和道家的对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概括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言的。老庄的绝弃仁义,孟子的辟杨米,荀子的排老庄,无不说明这两大学派存在尖锐的冲突。墨家从一开始就站在儒家的对立面,墨子的十大主张几乎每一个都是直接针对孔子和儒家的,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视为重要的论敌。庄子剽剥儒墨,扫荡名法,在《天下篇》中纵论诸子之短长,而以己为最高,显示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荀子非十二子,解众家之蔽,也有以自己独得大清明的味道。至于法家的代表韩非子,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是要求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这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在每一家的内部,差别和矛盾也比比皆是。最典型者,如韩非子所指出的:“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他们皆自以为真孔墨,相互攻击,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各家之间的批评。这些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但是,在冲突与批评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果以“家”为单位来考察这一段思想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而又互相依赖的趋势:一方面是各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使得各自的论题和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与其他学派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分明;另一方面,却是各家不断地吸收、消化其他学派的某些因素,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越来越高。总之,前者可以说是分化的趋势,后者可以说是统一的趋势。这两种趋势并存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而且越到战国后期,它们表现得越为明显。当然,这既是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也和政治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我们可以举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为例,对此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吕氏春秋》中,我们发现编者力图将战国时期流行的各种思想熔为一炉。值得注意的是,杂家的作品并不是出于学者的设计,而是出于政治家的安排,这意味着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需要。从执政的角度着眼,任何学说都可能是有用的。这和贵族养士的想法是一致的。贵族通常不会只对某一类型的士有兴趣,他们所养的士之中,有怀着各种主张和奇异技能的人物,以备不时之需。同样,他们所收集和整理的思想,也就涵盖了各家各派,如班固所说,是为了“见王治之无不贯”。但既然政治上有此需要,思想家就会努力把这种需要变为现实。简言之,从战国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政治上一统的要求,思想领域也呈现出融合和一统的趋势。《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说法,就是这种趋势的集中反映。《吕氏春秋》等作品,则是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出现过无数哲学派别,其观点之繁富、辩论之激烈,令人叹为观止;涌现出无数哲学新星,其个性之突出、神识之俊朗,令人目不暇接。而中国古代哲学自身发展的连续性与逻辑性,犹如奔腾不息的大河,源源不断。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变史,是中国人智慧和理性的结晶。

中国古代哲学之所以如泉水般源源不竭,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它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各家各派的长处,并能够在“会通”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各家的理论成果。庄子在《天下篇》中曾经说过,诸子百家的观点,都不过是“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各家“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而形成的主张。因此,各种观点都是宇宙真理的某些方面的表现,虽然各家各派立论的侧重不同、方式有别,但都是对于真理的探索,都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因而强调各种观点的“会通”——融会与贯通,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会通之学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它善于相互辩论又相互吸收,既能看到其他学派的短处,又能看到其他学派的长处,既能坚持自己的理论原则,又能克服自己理论上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一个论点是不可辩论的,没有一个权威是不能议论的。道家主张“天而不人”,即回归大自然,否定人的主观欲望与知识,儒家荀子则批评这种主张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儒家主张人是宇宙的价值中心,仁义道德是天地万物的普遍法则,道家就批评这种观点是狂妄无知。但儒家在批评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同时,也看到了道家在天道探索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意识到在知人时不可不知天,因而也努力从理论上为儒家的心性之学提出独特的天道依据,对自然天道作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而道家在批评儒家过分夸大了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意识到儒家人学的长处,秦汉之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卷子杂货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致力于一线教学工作,结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习提升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