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文献综述.pdf

关于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文献综述.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0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陈敏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城的加快,越

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并且呈现由“农民工单

身进城务工”向“举家迁城务工”转变的趋势。人口迁移与

流动的家庭化,使得大量儿童跟随父母进城。受城乡户籍二

元制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低收入高学费、农民工

流动性强等因素影响,造成了进城务工工子女失学、义务教

育边缘化和教育平等权缺失。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权,日

益引起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当前城市

化进城中教育领域的新课题。在上述背景下,国内一些政府

机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

题。

笔者以“进城务工子女”、“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子

女教育”等作为关键词,在山师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书籍7本,论文2208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

究成果有:

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及义务教育法制公平研究》①

(祁雪瑞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从农民工的身份性、

社会资源的公平性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1

做了阐述,呼吁社会关注、重视并保护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

权,以期促进教育公平。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基于12城市调研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分析》②(田慧生,吴霓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12),该书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

郑州、乌鲁木齐、无锡、沈阳、石家庄、顺德、义乌等12

个大中型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进行调研,研究了农民

工子女在流入地入学和政府部门落实相关政策的情况,还对

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发展、成长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

3、《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③(中国进

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著,教育科学

出版社,2010.03),该书描述了中国流动儿童的特点和进

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在分析随迁子女教育的问

题和成因的基础上,认为影响随迁子女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

教育政策的执行,并基于“教育政策的执行”这一命题进行

了深刻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综合相关专著及研讨论文,众多学者专家对农民工子女

教育所涉及的区域整体研究、教育平等权、心理健康、社会

化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区域整体状况的调查报告。如张冬梅等关于浙江省

2

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

年浙江省农民工总数1783万人,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面临

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心理健康、失学、安全等众多问题,

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提供正确的教育政策导向、加强民办民工

子弟学校监管和扶持、开放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关注心理健康消除歧视偏见、逐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

等对策建议④(张冬梅刘凤玲,2008)。范先佐基于对湖

北、河南、安徽等省市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问题的专门调查,

认为进城务工子女存在上不了学、上不了好学校、上不起学

等严重影响教育公平权的现象,起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

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和教育体制,提出了流入地政府负责、公

办学校接收为主、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等对策建议⑤

(范先佐,2007)。还有肖谦关于株洲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的研究报告⑥(肖谦,2007),田慧生等关于北京、上海等

12城市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②(田慧

生,吴霓主编,2009)等。

二是关于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平等权的法律探讨及制

度保障。如刘潇潇从平等受教育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基

石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理依据,

透析我国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现状,进而提出保

障实现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对策⑦(刘潇潇,2006)。

朱海波认为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公共财政给付制度导致义

3

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阻碍了义务教育平等权的落实,政府

应进一步健全法律体制,并逐步建立以居住地为主入学的教

育财政给付制度,从而保障进城务工子女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专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