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诗与画的关系上,最著名的说法出自苏东坡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来苏东坡用画的优越来赞美诗的精彩,仅指王维的诗作,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这句名言日后成了诗画统一的理论依据,还出现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为无声诗,诗乃有声画”的说法。

其实,作为艺术形式,诗与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统一是在对立中的统一,如果只看到统一而忽略了对立,就会失之偏颇。16世纪明朝人张岱说:“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如李青莲《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何可画?”张岱的质疑很雄辩,思故乡的心理活动,是无法用视觉图画表现的。18世纪德国人莱辛的《拉奥孔》,也揭示了诗与画的不同,论述诗与画、诗与造型艺术的矛盾,成为美学经典。二十世纪80年代,朱光潜将其翻译成中文。但是,长久以来,诗画统一论仍然被奉为不刊之论。

这并不是偶然的,中西方艺术中诗与画之关系,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诗与画关系特别亲密,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全面修养,许多诗人兼长书法和绘画。西方文艺复兴期的大画家往往也能为诗,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十四行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但是,在西方,诗与画各自独立,诗并不为画而作。

在西方画家看来,把十四行诗写到画中去,无疑是对画面结构的破坏。这是因为工具的不同,欧洲古典绘画一般用刷子刷油漆,施之于帆布,而为诗则用天鹅毛、大雁毛蘸墨水,不能挥洒油漆,刷子也不能为文作诗;而中国绘画与诗歌所用工具皆为毛笔和墨水,一概施诸纸张和绢帛。故诗与画相近相亲,堪称一枝双花。

当然,诗与画从亲近到共处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文字与图画各自独立,连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李思训的名字都不见于画中。就是在画中署名,有的也是署在不显眼的角落,叫做“藏款”。宋朝经典画作《溪山行旅图》作者是谁,争论不休,直到1958年,才有学者在密林丛叶隐蔽处发现了范宽的题名。后来,画家以“题跋为多”,不但把名字写进去,还有些题意之类的简洁文字,因为在画中写字,书法必须与之相配,就不能不有所讲究。书法从此进入绘画。

但是,光有文字还不是诗。从唐、五代到宋代,以诗题画的风气大开。但是,诗不像名字那样,不可能再“藏”,直接写到画幅中,可能干扰画面结构。故最初诗是题在画外的。

元末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题在《墨梅图》空白处。受其影响,明朝董其昌、唐寅等兼善诗歌、书法的大画家,画成而后题诗,成为一时风气。这样一来,诗与画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诗不再是画外的附属品,而成为画的组成部分。诗处在画幅的显眼处,其书法不能不与画相称。诗书画三位一体,诗与画不再是一枝双花,加上书法,成了一枝三花。

诗书画三者要达到有机统一,面临三个难题。第一,诗的质量;第二,书法的质量;第三,最重要的是,诗歌、书法与画不能简单相加。这个问题,到了18世纪,终于有了理论的概括。方熏在《山静居画论》卷下这样说:“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话切中肯綮,诗书画三位一体,不但诗的质量要达到画的水准,更重要的是,题画诗包括书法,要“位置画境”,也就是要服从画面结构,同时,“画之不足”,要由诗来抒发出“高情逸思”。

但是,比方熏早近半个世纪的郑板桥,早在艺术上将三者达到高度和谐。他不但在画中写诗,还将诗写到画幅当中,一首不满足,再写一首。有时他甚至把诗写到画的主体石头上。他这样不拘一格的“位置画境”,丝毫没有造成对画面的干扰。这是因为他书法自成一体,在汉隶的“八分书”中加入行书、楷书和草书的笔法,成为一种六分半书法。表面看似有点乱,但聚散纵横,错落有致。他的诗也别具一格,诗思、书法、绘画高度统一和谐。试举一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板桥题在自己竹石画上的诗。将竹放在与石的关系中,石非土,不宜于植物生根发芽,郑诗强调竹之坚韧,用了“咬定”二字,竹胜于石,益之以“千磨万击”而不改“坚劲”,最后还加上“任尔东西南北风”,用了大白话,达到诗的高潮,这哪里是写竹,分明是写人。他的“高情逸思”确实提升了“画之不足”。

(摘编自孙彦君《诗书画的历史:从苏东坡到郑板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相亲相近,这与它们所使用的工具毛笔、墨水及载体纸张、绢帛有密切的关系。

B.王冕在《墨梅图》空白处题诗的做法,对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