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废墟》教案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余秋雨《废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旨,能理解废墟丰富的文化内涵

2.明确废墟的含义,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欣赏和评价散文优美而充满哲理的语言

4.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能力目标:1.掌握赏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品味语言-把握

主旨

2.能查阅、筛选所需材料

情感目标:正视废墟,正视历史,明确肩上的责任,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解废墟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价值、悲剧文化价值、现

代文化价值

2.通过对文章素材的理解,深刻领会散文的“神”

与“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余秋雨及文章写作的背景

2.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体会文章的抒情基调

3.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教师总结:全文抒情中蕴涵的深邃哲理

【思路设计】

由于余秋雨的散文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在文化表象之下有着深刻的内

涵,所以,在课堂上对文章的背景和余秋雨的散文成就有必要做简单的交待,让

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余秋雨的初步印象再来欣赏文章文章较长,可采用速读的方

法,学生能初步说明文章的抒情基调即可在“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的环节里,可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全文抒情中蕴涵的深邃哲

理综述

【学法设计】

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余秋雨的相关信息,为课堂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

2.从“废墟”说起,介绍余秋雨其人及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地位

3.学生速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抒情的基调

4.通过讨论,学生归纳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5.教师总结:全文抒情中蕴涵的深邃哲理,让学生得到一个整体印象

【教法设计】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展示

【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

要点设计:了解作者余秋雨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方法设计:多媒体展示,教师讲授法

思路设计:老师将一些废墟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

注意,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并由此介绍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由教师讲授,和

学生以前的了解,为正文的学习提供帮助

导入:

提到废墟,人们都能从记忆中找到它模糊而又清晰的印象或一条古巷,

或一截城墙,或一处石窟,新疆楼兰古城遗址,北京的圆明园等等它们或显赫于

繁华都市之里,或散落在荒草乱冢之间,或孤立于戈壁荒漠之中但对许多人来说,

浏览,也只是观光而已,并没对它有什么更深的见解读了余秋雨的《废墟》,相

信我们会对废墟有更深的思索,会以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过去留下的种种痕迹

要读懂一位作家的作品,首先必须对这位作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走近秋雨,就如

走进一本深厚的文化的大书,他的散文更是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新领域

余秋雨(1946~),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

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从80

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版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

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90年代后开始“文化大散文”创作,视野

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

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出走十五年》等,曾被授予“国家级

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作者为什么写作这篇文章呢?

1980年10月18日,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人联名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

明园遗址倡议书》反对声随即响起,当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研

究探讨无妨,整修大可不必》圆明园复建争辩就此拉开帷幕主张保留废墟者有之,

主张修缮者有之,主张重建者也有之一时间,沸沸扬扬,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

议参议者各持理由,莫衷一是

“废墟派”专家分布多个学科领域“整修派”则多为清史专家和圆明园专业

研究者,他们认为,部分地重现这座万园之园的胜景,比断壁残垣的遗址更能体

现圆明园的价值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复原园内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1983年7

月,国务院批准将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2000年,《圆明园遗址

文档评论(0)

A~下一站守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