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MYC(原癌基因产物)和PTEN(肿瘤抑制子)030201原癌基因产物MYC和肿瘤抑制子PTEN通过对核糖体蛋白质转录和S6活性的调节表现出对核糖体生物合成的直接调节作用。肿瘤抑制子PTEN也可以调节细胞体积的大小,并且也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有关。PTEN对S6是一种负性调节,在许多肿瘤细胞中PTEN是突变的c-MYC编码转录因子,在一些B细胞特异的肿瘤和其它的几种瘤形成中,c-MYC由于基因组异常而失调。溶酶体明显增多溶酶体(lysosomes)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直径约0.025~0.8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1955年在鼠肝细胞中发现。致癌物质进入细胞,在与染色体整合之前,总是先贮存在溶酶体中,这已为放射自显影所证实。在核膜残缺的情况下,核膜对核的保护丧失,溶酶体可以溶解染色质,而引起细胞突变;致癌物质引起细胞分裂调节机能的障阻及染色体畸变,可能与溶酶体释放水解酶的作用有关;某些影响溶酶体膜通透性的物质,如巴豆油,某些去垢剂、高压氧等,是促进致癌作用的辅助因子,也能引发细胞的异常分裂;溶酶体代谢过程中的某些产物是肿瘤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溶酶体与肿瘤的关系内质网内质网在抑制肿瘤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HRASG12V在癌症发生中参与一种迅速的细胞周期停滞,这种停滞与ER的大面积真空和扩张有关,他们认为内质网是肿瘤控制的一个“守门员”的直接功能。细胞器与抗肿瘤治疗肿瘤细胞通过内吞方式摄入金纳米棒,接着被转运到内吞体和溶酶体,进而改变了溶酶体膜的通透性而被释放到胞浆,然后靶向运输到线粒体,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线粒体治疗与溶酶体相关的治疗高频热疗:高热使癌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升高,加速癌细胞的死亡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itingProteins,RIPs)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抗癌活性成份,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如蓖麻蛋白、天花粉蛋白、苦瓜蛋白等123与核糖体相关的治疗内质网酶——ENTPD5在原代人类肿瘤样品,以及细胞系中,伴随着AKT的增长而增加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ENTPD5是PI3K/PTEN作用途径中的一部分,因此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治疗靶标。02与内质网相关的治疗01(3)染色体的相关术语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ingregions,NORs核糖体RNA基因所在的区域,其精细结构呈灯刷状。能够合成核糖体的28S、18S和5.8SrRNA。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NORs功能:编码rRNANORs中心形成核仁NORs与肿瘤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判别细胞核中rDNA转录活性的一个指标,可通过测定核仁银染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说明其嗜银的强度,区分肿瘤良、恶性病变或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胸腔积液中的恶性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恶性肿瘤中AgNOR颗粒明显增多且大小形态不规则性(4)端粒和端粒酶2009年生理医学奖三位美国科学家ElizabethH.BlackburnCarolW.GreiderJackW.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方面的发现而获奖。解决的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如何被完整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得到保护不至退化。如果端粒变短,细胞就会衰老。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长度就会维持,细胞衰老就会延迟,在癌细胞中就是这种情形,可被认为具有永生。端粒的结构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1保护染色体完整性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2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酶降解;不具端粒的染色体末端有粘性,会与其它片段相连或两端相连而成环状端粒的功能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01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复制一次减少50-100bp,其复制要靠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端粒酶来完成,正常体细胞缺乏此酶,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02端粒酶最早是在四膜虫(Tetrahymena)中发现的。1985年,Blackbaurn和Greider发现人工合成四膜虫端粒的DNA片段(TTGGGG)4,可被四膜虫细胞抽提物中的一种活性物质加长,这种活性物质对热、蛋白酶K和RNA酶都敏感。01端粒酶(telomerase)的发现02端粒酶的概念一种能够催化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核蛋白(RNP),由RNA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