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户籍制度 .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名词解释:

1.古代编户齐民

(1)编户齐民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

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

称为“编户齐民”。

(2)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

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另一方面也

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2.大索貌阅

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大索貌阅,就是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是不是

隐瞒了,或者报了虚假年龄。

开皇三年(583),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阅,核点户口。所谓“大索”就是清

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所谓“貌阅”,则是将百

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

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

这样,既增加了收入,也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同时,从豪强手里将

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赋

税包括租、调和力役几种,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

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小,十一到十七叫中,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

3.北宋的五等版籍

五等版籍是宋代的户籍,每逢闰年更造一次,宋代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与前朝不同)。

(1)主户指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家。按照他们财产(主要是土地)的多少,分为五等,一、二

等户田地产业多,称为上户,处于中间的三等户称为中户,四、五等户田地产业少,称为下户或

贫下户。

(2)客户指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家,主要是佃户。他们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一般地主和富裕农民往往通过诡名寄产、诡名挟佃、诡名子户的方式,逃避徭役,而贫困农民

往往因赋役繁重,最后沦为没有土地的佃户。

4.诸色户计

元代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有数十种,称诸色户计。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

不得随意变动。其中军、站、匠、盐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通过国家考

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

5.明朝的赋役黄册

明朝的户口册,每10年更造一次,户口册上载明各户的姓名、籍贯、丁口、年龄、田

宅、资产数。鳏寡孤独者附于册后,不派徭役。由里长、县、府、布政使司层层造册,最后

上报于户部。因黄册是政府征派赋役的依据,又称赋役黄册。黄册的编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登记土地的叫“鱼鳞图册”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问题:

请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明清时期户籍制度演变的历程如何?

材料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

竞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

思考: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分析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提示:

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是:征发赋役、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

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非

常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1.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

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材料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境内》

总结,这段话的意思是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除了登记户籍以外,商

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

男子(自15岁以上起)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可以看出,秦国的户籍管理兼有兵役征发的

功能。

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

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我们来看下面的材料——

材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

令图书藏之。见P98

文档评论(0)

155****1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