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明代曲学文献刻抄述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曲学文献刻抄述论

叶天山

【摘要】嘉靖以前,明代曲学文献的传播情形不显;嘉靖时以传抄为其主要的传

播方式,万历以后则转变为刻、抄并行,且以刊刻方式为主导的格局。这一大致的

历史变迁,与曲学研究的成绩与规模、散曲戏曲创作的历史发展情形以及出版业的

兴衰均相关联。明代曲学文献在本朝以应用于文艺实践为其主导取向,入清之后则

渐次转变为以学术研究为其主要目的。明清以来明代曲学文献的流通地域主要集中

在江南一带,这是当时江南尤其是吴越作为曲文化中心的一种具体体

现。%There’snoobviousspreadnotesaboutSongTheoryBooksofthe

MingDynastybeforeJiajing.Copywasthemainspreadmethodinthat

times,whilebecamepublicationasitsmainmodeformWanli.Thisgeneral

historicalchangewasassociat-edwithdramaresearchachievements,

developmentofsongwritingandpublishingindustry.IntheMingDynasty,

practiceofliteratureartwastheorientationforSongTheoryBooks.

ThenobjectwasgraduallychangedintoresearchinQingDynasty.Since

MingDynasty,includingthesongculturecenterofWu-Yue,Jiangnanwas

fo-cusedonthespreadofSongTheoryBooksoftheMingDynasty.

【期刊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7页(P65-71)

【关键词】曲学;刻印;传抄

【作者】叶天山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9.2

在交叉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看到:结合传播学的理路展开明代曲学文献本位

研究的成果甚少。传统路线基本是在出版史及版刻辞典的编纂中涵纳若干曲学著作

的载述。相对于戏曲传播接受史和戏曲观众学等成果的涌现来说,曲学论著的传播

学研究亟待跟进。鉴于此,本文且从传播方式层面对明代曲学文献之研究做些开掘。

总体来看,古代书籍从编撰到抄刻,再进入流通领域,并为读者阅读接受,需要一

定的时间过程。明代曲学之盛,已在万历以后,而其文献的传播接受乃至获得广泛

影响,在时间上往往要延伸至清代。明代曲学文献的著录,客观上所呈现的相对滞

后性,已经一定程度地表明其传播的迟缓。①叶天山:《论元明曲学论著的目录著

录与学术品格》,《黄钟》2015年第3期,第33页。尤其是启祯期间成书的一

些曲学论著,由于受到动荡政局和战乱的负面影响,其大量流行要到入清以后。像

远山堂二品、《谭曲杂劄》等文献即是如此。因此,这里以明代曲学文献在明朝的

传播方式为中心进行论述,兼及其在清代的流布记载。

明代书籍的传播方式有刻印和传抄两种。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刻印较费时,但发

行数量基本可以满足各地读者的需求;传抄出书较快,但数量有限,且往往质量不

如刻印的书籍(精抄精校者又当别论)。[明]艾俊《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引》中

云“今求得的本,手录成帙。乡人欲请锓梓以广其传”②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

跋汇编》,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2766页。,我们从中可以大致看出抄

与刻的分别。这里先把影响较著的明代曲学文献按照地域分列如下,以明了其刻印

概况。

南直隶

(一)应天府

1.《元曲选一百种》一百卷(卷首载《丹丘先生论曲》《涵虚子论曲》),[明]

臧懋循编。万历四十三年(1615)周时泰博古堂刊。

周时泰,字敬竹,在金陵开设书坊博古堂。颜俊彦《度曲须知序》云:“乙卯,

(臧晋叔)先生方有元剧之刻。”③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

第二集),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606页。乙卯即1615年,可知博古堂

此次所刊与《元曲选》初刻本同时。

2.《尧山堂外纪》一百卷(中有曲论),[明]蒋一葵撰。万历

文档评论(0)

138****54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