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

展开全文

带你了解李嗣源

6077播放01:04

李嗣源

五代后唐皇帝共2个含义

五代后唐皇帝

国产动漫《画江湖系列之不良人》中的角色

收起

李嗣源(称帝后更名李亶,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即后唐明宗,应州金城人,晋王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他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号天成。在位七年,整顿吏治,打击腐败,恢复民生。后期姑息藩镇,变乱迭起。933年,其病中听闻李从荣兵变,受惊崩逝,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葬于徽陵。

出生日期867年10月10日

出生地应州金城

逝世日期933年12月15日

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庙号明宗

朝代后唐

别名李亶、邈佶烈

在位时间926年-933年

尊号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

陵号徽陵

年号天成、长兴

民族沙陀族

本名李嗣源

更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嗣源是沙陀族没有姓氏的部民,名叫邈佶烈,善于骑射,为人沉厚寡言,行事恭谨。他十三岁便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军中效力,后被其子李克用收为养子,赐予姓名。

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被宣武节度使朱温围困在汴州(今河南开封)上源驿,亲随将领战死无数,史称上源驿事件。李嗣源时年十七,拼死翼护李克用,在乱兵流矢之中将其救出,因而备受重用,得以统领亲兵。后来,李嗣源被任命为李存信的副将,与其协同作战,所向克捷,屡获大胜。

屡破梁军

乾宁三年(896年),朱温与朱瑄、朱瑾兄弟争夺山东地区,派军攻打兖州、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朱氏兄弟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命李存信率三万兵马前去救援。李存信屯兵莘县,命李嗣源率三百骑兵驰援兖州。李嗣源在任城(治今山东济宁)大败梁军,解除兖州之围。不久,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偷袭莘县,击败李存信。李嗣源亲自殿后,掩护李存信撤退。李克用为嘉奖李嗣源,将其麾下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从此,两河地区皆称李嗣源为李横冲。

光化元年(898年),李嗣昭出兵青山口,欲攻打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洺州(治今河北永年),结果被梁将葛从周击败。李嗣源率部赶至,在高处摆开阵势,大叫道:“我只杀葛从周,其余士卒都不要妄动。”他纵马驰入梁军阵中,出入奋击。李嗣昭随后进击,终于反败为胜,击退梁军。此战,李嗣源身中四箭,名动天下。

天复元年(901年),梁将氏叔琮率五万大军围攻太原,占领河东所属多处州县。李克用困守太原城内。当时大雨连绵,城墙多有颓坏,太原危在旦夕。李嗣源与李嗣昭分兵四出,不时突攻梁军营垒。梁军屡攻不破太原,加上粮草不足,最终只得撤退。李嗣源又率军追击,陆续收复失陷州县。

天复二年(902年),氏叔琮在蒲县击败李嗣昭、周德威,率军追至晋祠,再次围攻太原。李克用亲自上城指挥防御,后见形势危急,打算弃城逃往云州(治今山西大同)。他召集诸将谋议,却遭到李嗣源等人的坚决反对,只得作罢。不久,晋军溃兵逐渐返回太原。李嗣源亲率敢死之士,日夜出城突袭梁军,擒获梁军骁将游昆仑。梁军疲于应对,只得烧营退走。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世子李存勖袭任河东节度使、晋王。同年五月,李存勖亲自援救潞州(治今山西长治),命李嗣源与周德威分兵两路,攻打梁军所筑夹城。李嗣源指挥士卒砍掉梁军布置的鹿角阵,并以柴草填平沟堑,从东北角攻入夹城。周德威随后也攻破夹城西北角。李存勖趁机发动总攻,终于击破梁军,取得夹城大捷,彻底解除潞州之围。此战,李嗣源率先攻入夹城,功居第一。

参考资料

[1]后唐明宗--李嗣源纵横山西2016-08-06[引]

[2]资治通鉴:后唐纪二国学导航2016-08-05[引]

[3]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国学导航2016-08-06[引]

[4]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七国学导航2016-08-28[引]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国学导航2016-08-05[引]

[6]北梦琐言:卷十八国学导航2016-08-20[引]

[7]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十国学导航2016-07-27[引]

[8]王禹偁《五代史阙文》国学导航2016-08-07[引]

[9]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六国学导航2016-07-27[引]

[10]资治通鉴:后唐纪七国学导航2016-07-28[引]

[11]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国学导航2016-07-28[引]

[12]契丹国志:卷二国学导航2016-07-28[引]

[13]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后唐纪三国学导航2016-07-28[引]

[14]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后唐纪四国学导航2016-07-28[引]

[15]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后唐纪五国学导航2018-07-03[引]

[16]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四十四回唐明宗焚香祝圣国学导航2016-

文档评论(0)

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