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pdfVIP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

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

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

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

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

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

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

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本诗结构严谨,节奏和韵律鲜明。整首诗共六小节,每小节四行。

第1~2小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第5~6小节,突显

全诗的主题∶时代呼唤延安精神。六个小节内容清晰,层次清楚,首

尾照应。全诗押a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声韵铿锵,节奏

鲜明,朗朗上口。

本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1小节,作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

2小节,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

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延河是黄

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

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杨家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第2页

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

会。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开展了著名的大

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第3小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破旧的茅屋

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用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革命者与人民群

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第4小节用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

机代表现代化,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是

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延安精神的扎根之

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

梁。跟第3小节里永远告别和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

小节中的毫无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5小节从反面说明没有了延安精神就仿佛没有了灵魂。灿烂

辉煌表明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不可能向美

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从正面再次咏叹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

者画龙点睛,用理想春光太阳表明,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不仅仅

是对已逝岁月的怀念和赞美,更是面向祖国美好的明天,令人振奋和

鼓舞。课交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有

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作者介绍】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

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

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

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

文档评论(0)

177****94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