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2024.11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收藏了就等于学习了”“先码住再说”“放进收藏夹吃灰”……这些有趣说法,反映了社交媒体用
户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矛盾心理,既想收集尽可能多的有价值信息,但又难以消化过多的数字内容。
在信息爆炸时代,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内容的筛选、分享和收藏,积累有价值的信息,如抖音
中的好物分享、小红书中的学习经验贴、微信公众号中的健康“小妙招”等。然而随着信息持续涌入,用
户迅速积累了大量数字内容,甚至到了失去思考和客观判断的程度,严重者还会导致压力和混乱,这样的
现象被称为“数字囤积”。
数字囤积通常与“错失焦虑”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认为,不确定性和回避不确定性的倾向在焦虑等
情绪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个体在面对无法预测的情景时,往往会感到不安,进而选择回避。虽然
社交媒体有巨量信息,但是完全对个人有价值的内容却具有不确定性,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一旦失去,很
难再找回,因此用户会采取行动进行“风险规避”。他们选择将有价值的内容存储在个人的“数字仓库”
中,以便能随用随取,且大多数情况下不愿删除,旨在减少因信息缺失、信息忽视而产生的潜在损失。然
而,随着错失焦虑程度加深,数字囤积物不断增加,用户可能会转向另一种焦虑——信息消耗焦虑,使原
本期望通过数字囤积获得的愉悦感受逐渐被压制。
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获取更多信息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认为拥有更多的
信息会让自己拥有安全感。而低成本的信息获取和存储使个体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数字囤积,积累
个人数字资产: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个人可以轻松地存储和分享自己的数字内容,
还能通过移动设备实时访问,这极大地提高了便捷性,且成本极低,几近于零。用户在社交媒体上也常常
感受到他人的数字形象、数字资产,在比较中,个体的虚荣心促使其渴望“把控”更多、更独特的数字资
源。基于此,用户会对有价值内容形成“心理占有”,基于“心理所有权”进行数字囤积。心理所有权是
指个体将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目标视为“自己的”的一种心理状态。当对目标产生占有感时,个体通常会将
目标物看成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为了寻求控制和安全感,人们开始通过数字囤积来建立心理所有权。将
数字信息存储到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云空间中,人们会感到自己对这些内容的所有权得到了确认和保护,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欣赏、分享这些内容,不必担心失去或难以找到。
此外,用户与数字囤积物之间并非主体与客体的简单关系。数字物的囤积不仅体现着用户数字生命的
痕迹,还承载着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的情感和回忆,记录着个体在数字空间的经历和变迁。在大数据驱动
的社交媒体平台,链接、点赞、分享、跟帖及好友请求等数字痕迹无处不在。数字囤积的过程更是一种显
性的数字留痕过程。在囤积者看来,囤积的数字物具有特殊意义,是个体数字身份的一部分,也是“自
我”的延伸。用户对这些数字囤积物产生“情感依恋”,实际上是对自身经历和情感联结有依恋,这使得
囤积者在面对清理和删除这些数字物时感到困扰。
数字囤积过度最直接的体现是信息过载,即受众接受的信息量超出其所需要以及所能消费、承受的信
息量,以致无法高效选择或有效利用信息的状况。另一个后果就是信息的混乱,原本便捷的信息获取方
式,如今却因为囤积内容过多而变得繁琐。这种信息混乱不仅影响了用户对数字内容的有效利用,还可能
会让个体产生信息消耗焦虑,对已囤积的数字内容产生陌生感和排斥感。
(摘编自张铮、刘晨旭《海量信息下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的心理机制初探》)
材料二
从宏观进化的历史来看,人类终究会在与信息过载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