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5篇
篇1
一、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给予劳动者的一定金额的货币补偿。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因合同解除或终止而产生的经济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如下: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
1.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
2.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应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解除或终止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确定。具体计算标准如下:
1.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
2.解除或终止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四、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时间
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给劳动者。如果双方有约定支付时间的,可按照约定时间支付。但约定时间不得早于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
五、经济补偿金的税前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不超过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可免征个人所得税。具体标准及操作流程,需遵循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六、特殊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
1.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一般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试用期内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劳动者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2.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情形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执行。
3.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情形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七、争议解决及法律责任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综上所述,经济补偿金是劳动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篇2
经济补偿金规定协议
#一、引言
本协议旨在明确双方关于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条款。
#二、经济补偿金定义
经济补偿金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三、适用范围
本协议规定的经济补偿金适用于以下情况:
1.劳动合同期满终止;
2.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依法裁员;
4.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四、计算方式
经济补偿金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1.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五、支付时间
经济补偿金应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
#六、税收处理
劳动者收到经济补偿金后,应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缴纳个人所得税。
#七、协议变更与解除
1.本协议一经签订,双方应严格遵守。
2.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协议中的相关内容。
3.在法律法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双方应按照新的法律法规调整相关内容。
4.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争议解决
1.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事项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可另行协商补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