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L/O/G/O第五节 改革小说
第五节 改革小说改革小说的兴起及其特征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作品欣赏与分析一二三
一、改革小说的兴起及其特征“改革小说”是指反映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人物命运的变化的小说。它是新时期以来最具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品种。作家们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社会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直接催生了风骚一时的“改革小说”创作潮流。作为这一时代和现实的必然反映——“改革小说”要真实地反映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转折、大变革,就必然要涉及围绕这场改革所产生的新与旧、善与恶、前进与保守等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及彼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迂回曲折的生活进程。蒋子龙以其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率风气之先。
二、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改革小说在其发展演进的20多年历史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进程,从而呈现出三种形态:其一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理想型”的改革小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文学”应运而生。√《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推出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被视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之后,《开拓者》、《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蒋子龙),《沉重的翅膀》(张洁),《祸起萧墙》(水运宪),《改革者》(张锲),《跋涉者》(焦祖尧),《男人的风格》(张贤亮),《花园街五号》(李国文),《新星》(柯云路)等一大批描写改革的小说在短期内涌现。
二、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其一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理想型”的改革小说。√这批改革小说多数都带有鲜明的“理想型”色彩。 其主要特点,首先是塑造了一群具有一定理想色彩和巨大感召力的改革者形象。 其次,在内容上,“理想型”改革小说描写的多是自上而下的外部社会变革,讲述的是“改革”与“反改革”斗争的故事。 这些特点使前期改革小说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昂扬的乐观情绪、理想化色彩,与当时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伤感、沉重的风格迥异,在美学特征上表现为阳刚雄奇之美。
二、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其一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理想型”的改革小说。√“理想型”改革小说也存有诸多的缺陷,主要可以归结为艺术构思的模式化与现实表现的简单化倾向。√社会变革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大都被演绎为“改革”与“反改革”这种二元对立的框架模式,而为了表现改革人物的魄力,小说又往往对现实进行简单化处理,如李向南在一天中亲自处理了14个老大难的积压案件,半小时就彻底解决了曾经上访几十次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等。√这样理想化地描写“改革”,使小说体现出一种浪漫色彩较浓的“改革”精神,它所呼唤的主要是人们关于改革的愿望和意志。
二、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改革小说在其发展演进的20多年历史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进程,从而呈现出三种形态:其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现实型”改革小说。√1984年前后,一批从新的角度来描写变革生活的“现实型”改革小说陆续问世,如《鲁班的子孙》(王润滋)、《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贾平凹)、《平凡的世界》(路遥)、《老人仓》(矫健)、《秋天的思索》(张炜)等。√这些作品的问世,表现了作家已经从前期的激情书写向对现实生活的冷静审视转变。√与“理想型”改革小说不同,这批“现实型”改革小说不再把描写外部的社会变革放在突出位置,而是着力于展示改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情感心理、精神面貌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此时,“在作家笔下,历史的变革是一个闪烁着新的希望,纠缠着旧的梦魇,夹杂着无数新的误解,苦恼,惶惑,忐忑不安而又不可逆转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式人物彼此交织着,浸透着悲喜剧因素的命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都不是一般的政治统治关系,甚至也不限于伦理观念和社会心理,还包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和更久远的文化传统”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261页,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二、改革小说的发展形态其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现实型”改革小说。√“现实型”改革小说与前期“理想型”改革小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现实型”改革小说对改革的表现,由“理想型”改革小说的聚焦式描述转变为散点透视,在主题上有所拓展和深化。 其次,“现实型”改革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由“理想型”改革小说的英雄转变为普通人,增加了对人物世俗性的描绘。√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小说一度中断,这说明仅从侧面即道德、文化的角度描写改革的文学思路已难以为继,作家需要重新寻找贴近改革生活的途径。√跨入90年代,“现实型”改革小说又重振其威。中小城市与乡镇基层在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