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哲学家的两难境地(外二则)
柏拉图在其著作《志向国》第七卷的卷首,讲了一个闻名的“洞喻”的故事:囚徒们始终生活在地洞里,他们的颈项和手脚都被捆绑着,不能活动,甚至不能扭头,眼睛只能看着洞窟的后壁。在后壁上,他们看到犹如“皮影戏”一样的表演,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大家如此生活,并不觉得悲伤。有一天一个囚徒突然摆脱了绳索,回头看到“皮影戏”的操纵者,又走到洞口,见到了阳光。他庆幸自己摆脱了厄运,同时也为同伴们感到悲伤。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向同伴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但当他返回洞窟时,却遭受了更大的困难——原来的同伴不信任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本人甚至有丧命之虞。
事实上,柏拉图的“洞喻”之说,是为其“哲人王”领导国家的政治蓝图服务的。柏拉图认为,哲学有“道济”世人的责任,要用哲人的心性、品质引领社会的精神风向,哲人与民众的关系是一种教化的关系。但事实上,哲学家的生活和民众的生活之间有难以消弭的裂痕,因此哲学家的人格和境界不为民众所接受。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死于民众的审判。哲学家本人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哲学家陷入“自作多情”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认为民众的生活是不华蜜的,或是不符合德行的,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领导民众改善这种生活;另一方面,民众并不认为哲学家的生活是健康的或是华蜜的,并且不接受哲学家对自己生活的领导。
华蜜方程式
赛利格曼是美国闻名的心理学家,在经过多年的探讨之后,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华蜜的公式:
总华蜜指数=先天的遗传素养+后天的环境+能主动限制的心理力气(H=S+C+V)
赛利格曼提出这个有关“主动心理学”的公式,和他时年五岁的女儿有关。在他担当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后的一天,他陪着五岁的女儿尼奇在院子里播种草籽。赛利格曼虽然写了大量有关儿童心理的著作,但实际生活中他与孩子并不太密切,因为他平常很忙,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想快一点干完。尼奇却载歌载舞,将种子抛向天空。赛利格曼叫她别乱来,女儿却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
“当然。”他回答说。
“爸爸,你还记得我的五岁生日吗?我从三岁到五岁始终都在埋怨,每天都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确定不再埋怨了,这是我做过的最困难的确定。假如我做到不埋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常常郁闷吗?”
孩子的话让赛利格曼的心突然一震,他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相识熟识的孩子、熟识的环境,甚至熟识的自己。那一刻,他感到是孩子启发了自己。尽管自己是个心理学家,但并没有变更自己抑郁的气质;尽管尼奇只是个五岁的孩子,但她在努力矫正自己爱埋怨的习惯。培育尼奇意味着看到她的潜能,发扬她的优秀品质,培育她的力气。培育孩子不应总盯着孩子身上的短处,而应相识并塑造孩子身上的特长——他们拥有的最美妙的东西,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将成为他们华蜜生活的动力。
那一天,尼奇的话变更了赛利格曼。过去的五十年他都在阴暗的心情中生活,而他确定从那天起先,让心灵充溢阳光,让主动的心情占据心灵。
魔鬼与天使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或精神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其中理性是人类独有的,因此是人身上最名贵的部分。理性追求的是最高的善,其中包含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真、善、美的理念的追求,这种追求属于精神追求。基于这种追求之上的华蜜,就是理性华蜜。欲望则让人能够满意生存须要,使人具有健康的身体作为理性的承载物。满意基本欲望的华蜜,即感性华蜜。意志的作用在于调整理性和欲望,使得欲望的发展不至于湮灭人性。真正的华蜜,须要三者和谐,在和谐的状态下,人处于华蜜之境。华蜜被柏拉图给予了道德的含义,即真正的华蜜基于中正公允的社会正义,个人的华蜜须得到社会的确定。
所以,欲望主导下的人生,往往被天生的“魔性”所左右。在异化的历史上,原有的结构并没有完全被肢解,今日对于欲望与华蜜关系的相识,与文明轴心时期并无太大差异。在原有的精神结构中,从欲望动身的感性华蜜,成为华蜜感构成要素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从心灵美德动身的理性华蜜,成为调剂精神空虚感的一剂良药,而意志也成为欲望增长的催化剂。
强调“丛林法则”的社会,人性欲望中的自私、奢求、冒险、算计等因素,都可以成为获得感性华蜜的途径,这些可能使人得到利益最大化,却无法让人寻求到理性华蜜。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动身,华蜜(感性华蜜)的获得,可以运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
华蜜=效用/欲望
华蜜和人们的效用成正比,和人们的欲望成反比——效用越高,华蜜度就越高;假如欲望很强,华蜜度就会下降。同时,假如经济的增长能满意个人欲望的提升,即经济效用和欲望是和谐的,那么这个人也是华蜜的。
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动身看华蜜(理性华蜜)的获得,经济上的胜利则并不意味着能带来华蜜的满意:
华蜜=成就/期望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