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25 古诗阅读中艺术手法比较题-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25 古诗阅读中艺术手法比较题-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5古诗阅读中艺术手法比较题

【典例示例】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圆月③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④。

未缺⑤空山静,高悬列宿⑥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此诗作于天宝15年(756)秋,因安史之乱,杜甫被禁长安,亲属避乱在鄜州。②虚幌:轻薄透明的帷帐。③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流寓夔州。④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⑤未缺:指圆月。⑥列宿:众星。

14.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

【答案】14.《月夜》虚写想象中的妻儿望月思亲,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尾联设想未来月下双拥、离泪照干的画面,“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将当下分离的痛苦与未来团聚喜悦在想象中叠加,互为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加深了情感。《圆月》写自己主观视角下的月下物像,尾联联想想象万里之外故园的松桂也正沐浴月色清辉,借松桂(飘香)表达时空同处时的思乡之情;由眼前实景到想象中虚景,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两诗尾联都是虚写,在想象中结尾,一首想象未来,直接抒发亲人团聚的渴望;一首以景传情,含蓄表达思乡之意,各有意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月夜》虚写想象中的妻儿望月思亲,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尾联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这是设想未来月下双拥、离泪照干的画面。“双照”照应首联的“独看”,“独看”是现实,不仅包含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也包含诗人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而“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诗人将当下分离的痛苦与未来团聚喜悦在想象中叠加,互为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加深了情感。

《圆月》写自己主观视角下的月下物像,尾联的意思是: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诗人联想想象万里之外故园的松桂也正沐浴月色清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借松桂(飘香)表达时空同处时的思乡之情;由眼前实景到想象中虚景,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两诗尾联都是虚写,在想象中结尾,一首想象未来,直接抒发亲人团聚的渴望;一首以景传情,含蓄表达思乡之意,各有意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听泉》二首

〔明〕袁中道

其一

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

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

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

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

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

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其二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月色入水滑,水纹带月洁。

疾流与石争,山川为震裂。

安得一生听,长使耳根悦。

14.两诗都善于调动感官体验多角度描写,而侧重点各有不同,请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

14.第一首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前四句先以松写月,为听泉勾画出一个空旷清静的环境,然后由远及近地描写泉声的变化,意在突出泉水清爽天地、洗濯肺腑的陶冶功能。第二首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前六句写月光洒落在石头上、流淌在泉水中,犹如凝结的霜花和成片的白雪,七、八两句由视觉转向听觉,描摹水石相激、山川震裂的听觉效果,一视一听,一静一动相互烘托,表现听泉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描写技巧的能力。

第一首前四句,“月在寒松”,先以松写月,接着描摹月下美景,两山如昼,树影在石,以上都是视觉描写,为听泉勾画出一个空旷清静的环境;后面诗句以听觉描写泉声,立岩听泉,由远及近,微语而至长涛,又大声发出,清爽肺肝、涤荡心魂……描写泉声的变化,突出泉水的陶冶功能。故此诗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

第二首。前六句从视觉角度,写月光照耀在山上、洒落在石头上、流淌在泉水中、融入到水纹里,犹如凝结的霜花和成片的白雪;七、八两句“疾流与石争,山川为震裂”由视觉转向听觉,描摹水石相激、山川震裂的听觉效果,视听结合,静动相衬,直想一生听泉,表现听泉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可见本诗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次韵子瞻祈雨

(宋)苏辙

世故纷纷谁复闲,蛟龙不雨独安眠。

人间已厌三秋旱,涧底犹悭一掬泉。

庙令酒肴时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