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目录;为了忘却的记念;学习活动一;请同学们细读文本,勾画出蕴藏情感的语句。
思考:鲁迅先生在回忆往事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又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第27、32段)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1)向白莽回信解释“话少又冷”的原因(第4段)
(2)告知译书不应由个人爱憎而改变原文(第4段)
(3)送白莽两本珍藏多年的彼得斐集子(第6段)
(4)欣幸白莽得释,赶紧付稿费,好让他买夹衫(第6段)
(5)送白莽德译的中国游记,让他练习德文(第18段);(1)担忧柔石转变作品内容和形式,
委婉劝告行事谨慎,不要急于事功(第15段)
(2)挂念柔石在狱中的境况,
担心他在狱中受刑(第25段);这些青年是优秀的,勇敢的;鲁迅是欣赏的,赞美的,对他们有着革命战友般的深厚情谊。而这些美好的青年人却被反动势力残暴杀害,而且还是秘密杀害!
被毁灭的美有多美,悲痛就有多悲,愤恨就有多恨!
;学习活动二;(第24段)……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其实是不然的。;(第25、26段)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品读相关语段;品读相关语段;品读相关语段;(第33段)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类似的“借典抒情”还有哪些?;比较两篇文章的抒情风格;比较两篇文章的抒情风格;学习活动三;我们再重读《说岳全传》这个典故:
(第21段)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了。;品读相关语段;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谢谢观看!;;问1: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上海的报章都“不敢”“不愿”“不屑”载这件事,“不敢”“不愿”“不屑”三者有什么区别?;答疑:
三者政治态度不同。
“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
“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取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斗争。
“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看作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问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答疑: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意识到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必须摆脱悲哀以进行更有效的战斗,坚信反动派必然灭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问3: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答疑:
作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没有写处”的。;问4: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都是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表达了对革命青年的英勇牺牲的悲痛,反动势力的残暴的憎恨,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可是在抒情风格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答疑:
两篇文章抒情风格截然不同,这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答疑:
(一)时代背景不同
(1)《记》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两星期。当时全国正处于革命高潮到来前夕,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段祺瑞执政府为了推卸罪责,诬蔑被害的爱国青年是“暴徒”,并通缉所谓“暴徒首领”。反动文人为了掩盖其主子的血腥罪行,也诬蔑广大群众是“受人利用”,是“自蹈死地”等等。因此,粉碎敌人的诬陷,揭露敌人的罪行,以加速他们的灭亡,这是形势的需要。
;(一)时代背景不同
(2)《为》写于烈士被秘密杀害两周年之后的1933年2月。当时白色恐怖一直很严重,烈士遇难两年来,实情还未为人所知。在“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的白色恐怖下,作者不可能十分明白晓畅地直抒胸臆,某些内容、某些感情只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去领悟。;(二)作者的思想立场不同
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鲁迅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