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护理常规.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发热患者护理常规

20xx-03-18

发热概述与分类

发热患者评估与观察

护理原则与措施

药物治疗与辅助手段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目录

contents

发热概述与分类

01

发热原因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37.3℃。

发热定义

感染性发热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非感染性发热则是由血液病、结缔zu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栓及栓塞疾病、颅内疾病、皮肤病变、恶性肿瘤、物理及化学性损害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

弛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回归热

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01

02

03

04

05

06

诊断标准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发热的诊断。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发热的原因和性质;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等;最后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明确发热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发热患者评估与观察

02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判断发热原因及程度。

脉搏与呼吸监测

注意脉搏速率、节律和呼吸频率、深浅度的变化,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以了解患者的循环状况及是否存在休克风险。

注意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谵妄、昏迷等表现,以评估脑部受损情况。

精神状态观察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及皮疹等变化,以判断感染或脱水等状况。

皮肤黏膜观察

注意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以了解胃肠道功能状况。

消化系统症状观察

感染性休克风险

评估患者感染程度及生命体征变化,以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脑部受损风险

对于高热患者,应警惕脑部受损的可能性,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观察病情变化。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风险

对于持续发热、出汗较多的患者,应评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护理原则与措施

03

01

02

04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受凉。

03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温水擦浴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少能量消耗。

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01

02

03

04

儿童

老年人

孕妇

慢性疾病患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惊厥、抽搐等症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疹、感染等并发症。

密切监测胎儿情况,预防流产、早产等并发症;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孤独感。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与辅助手段

04

药物使用原则

退烧药物使用应遵循医嘱,按照规定剂量和用药间隔服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退烧药物种类

常见的退烧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处方药物(如布洛芬),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和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注意事项

患者在服用退烧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处理。

物理降温原理

01

物理降温是通过降低患者体温来达到缓解发热症状的目的,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

操作方法

02

物理降温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如冷敷适用于高热患者,温水擦浴适用于低热患者。同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注意事项

03

物理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寒zhan、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降温并就医处理。

发热病因辨析

中医认为发热病因复杂,包括外感风寒、风热、暑湿等邪气以及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因此,在治疗发热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文档评论(0)

150****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