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dfVIP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页

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我国T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是亚热带花岗岩丘陵地区水蚀荒漠化的典型代表,严重土壤侵蚀发生于20

世纪初,至今长达100年之久。2000—2010年,T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万公顷,治理成效显著。图1

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实施面积比例,图2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比例。据此完成下面三

题。

图1

图2

1.T县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陡坡开垦B.生态脆弱

C.气候异常D.人地矛盾

答案DT县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耕地有限。根据材料,T县土壤侵蚀达100年之久,推测当地农

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D正确;陡坡开

垦是直接原因,A错误;该地位于我国南方,水热条件好,B错误;气候异常不会导致水土流失达百年之

久,C错误。

2.T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最经济的是()

A.封禁治理B.生态林草

C.坡改梯D.低效林改造

答案A最经济的治理措施,即投入资金较少,治理面积较大。根据图2,封禁措施资金投入比例相对

较小,只有6%,但实施面积最大,达83%,A正确;生态林草措施实施面积不大,但投入的资金比例却是最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页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页

大的,达32%,B错误;坡改梯的实施面积最小,说明该地地形坡度大,适合改造为梯田的地方少,若要全

部实施坡改梯,则投入资金过大,C错误;相比直接封禁,低效林改造投入资金更高,D错误。

3.2000年以来,T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得益于当地()

A.水热资源丰富B.优化产业结构

C.土地生产力高D.大量生态移民

答案B百年来,该地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结合图示,可推出

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为植树、种草、种果等为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当地植被覆盖率,减轻了水

土流失,B正确;水热资源丰富、土地生产力高只是基础自然条件,A、C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当地实施了

生态移民,D错误。

知识归纳

南方丘陵山区常见水土流失原因:①地形复杂,起伏大;②降水强度大;③毁林开荒;等。

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

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

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如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用地扩张

B.蔬果需求减少

C.养殖空间扩大

D.水热条件变化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页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页

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使得养

殖空间扩大,将部分陆地资源“基”转化为鱼塘;材料中没有体现城镇用地扩张,而是建设特色田园美

丽水乡;蔬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不会减少;水热条件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5.“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实现了()

①扩大销售地域②循环利用废水

③降低饲料成本④增加鱼塘产量

A.①②B.

文档评论(0)

185****18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