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龙源期刊网
跨学科专业创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
作者:董洁钟辉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4期
摘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力促进
了跨学科的融合,建设跨学科的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极为重要。本文从我国目前的创新实践平
台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科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体系结
构、课程、运行和师资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理工科跨学科创新培养实践平台
一、背景
迅猛发展的科技日新月异,最终应该服务于应用、解决社会问题,走出学科壁垒,推动跨
越学科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共识。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指出“对基础学科进行全面布局,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育新的学科生长
点”,”多学科相互交叉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
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跨学科研究是以解决复杂问题为导向
的研究模式,而实践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构建完善多元化实践平台体系,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大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平台建设问题
思维与训练视角狭小1.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实践平台都依托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平台。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通常实践内容大多依托为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忽略了课程的前后衔接和实践技能的关
联、逐渐深入和强化,缺乏从完整系统的工程角度去整体进行设计和优化的环节,未能根据地
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设置,导致大学生实践平台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中的知识
点有遗漏的现象,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2]
学生2.创新素质培养不全面
现有的高校创新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本专业技术创新,忽略了学科之间、专业方向之间的相
关性能力的培养,较少能体现知识迁移与实际运用价值,忽略了创新性人才各个要素的培养,
难于有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如何有效的在
创新平台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应该是高校创新培养平台搭建的重要内容,以便满足学生全
面发展的需求。
创新平台的3.双师型教师较少
龙源期刊网
现有的创新实践平台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资源,无法有效的保障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方面高校教师的科研和理论教学任务繁重,特别是科研是学年考核、晋升职称的主要内容,
占用了教师的主要精力,专门用于实训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缺少有力度的政策对教师进
行引导,加上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与实践教学的需要不匹配。隔行如隔山,理工类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大多数专业老师不懂外专
业的实训,能进行跨专业创新教育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三、跨学科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机构成
基于“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理念,如何进行跨学科创新实践的改革,适应新工科教育的发
展,建立能力培养、纵横贯通的创新实践平台,践行创新教育的要求,目前许多的高等院校依
然还在探索的阶段。
建立1.培养创新能力的理论课程体系
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各专业都有不同创新内容,应该从毕业后的用
人单位进行调研,调查本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具体需求,同时根据目标设计毕业要求,对
相关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拆解和重构,对课程大纲和课程年内容进行再设计,同时也借鉴其他
院校的经验,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力。
探索2.多样化课程设置的方式。
为使学生具有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应该注重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其中包括跨学科的
综合性课程、必修课、选修课等。以改善原有课程体系的设计单一,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从
多种学科的视角,更有利于单一学科专业问题的高效解决,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多种形3.式的创新能力培养运行模式
在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以及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课堂教学内容的第一课堂基础上,在计
划学时之外增加个性化的实训技能教学第二课堂和实战竞赛第三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
充。实训技能教学第二课堂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实战训
练第三课堂则以创新类竞赛为主的,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