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化要略(典籍藏书).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要略

第十章典籍藏书

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

还包括石刻书籍。

①简册

“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

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每根竹片叫“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

为“简册”。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

来。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韦

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根据先秦典籍记载的推断,这种简

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②帛书

与竹木简册并行的还有帛书,也就是用丝织品写成的书籍。古书

中提到的“书于竹帛”,就是写在竹简和丝帛上。丝帛质地轻软,易

于书写绘画,但因其造价太高,难于普遍采用,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

有条件使用。

③纸写本

书籍的另一种形式是纸写本。从史籍记载知道,我国的纸写本书

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而且还是主要的书

籍形式。到了三国时代,随着造纸术的改进和纸张的大量出现,纸写

本才取代简册和帛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

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

④刻印本

隋唐时代,纸写本书籍有了很大发展,书籍的装潢也不断改进,

这就为一些雅好藏书的文人学士提供了大量藏书的可能。后来,发明

了雕版印刷技术和活字印刷技术,使书籍的产生和流传更加便捷,藏

书事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咸通九

年(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和195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出土的

唐代《陀罗尼经咒》是目前我们所知较早的印本书籍。宋以后,印刷

业日渐发展,书籍的印刷和出版也日渐增多,大型典籍的产生就不是

什么问题了。

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就是包罗丰富和经典第一。前者是面,后者

是点,点面结合,广博专深,形成中国的典籍文化。所谓“包罗丰富”,

是指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军事、经

济、农学、医学、烹调以及历代典章制度等等,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

方面,表明了中国人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和贡献。所谓“经典第一”,

是指儒家著作在所有典籍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指儒家著作及研究和

解释性的著作数量很多。延续至今的古籍分类法依然是“经、史、子、

集”四部,历代对经书的研究,产生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经学”,

因此,“经学”为尊,众学为从;“经学”为纲,众学为目,构成了

中国近两千年的藏书特色和治学原则。

一、经书

“五经四书”是实实在在的古代典籍,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儒家经

典。①所谓“五经”,始于汉代。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

弟子,开始有五经的说法。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

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

并入《春秋》,仍为五经。②“四书”的说法比较晚。南宋时朱熹自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

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

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开始有“四书”之称。也正是从此以后,历

代的读书与科举,都以四书为本,以朱熹的注释为准。五经四书合在

一起,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材和安身立命的根基。

③十三经,是五经的扩展,而又为历代学者所重。如前所说,汉

代以《周易》、《诗经》、《尚书》、《仪礼》、《春秋》为五经,

刻石立于太学,以昭示在校学习的学生,由此开创了我国石刻经书的

传统。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由蔡邕等人用隶书写《尚书》、

《鲁诗》、《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

等七经,刻成46块石碑,立于洛阳南郊(今属河南省偃师市)的太学

前,称为“熹平石经”或“一体石经”。到三国魏正始二年(公元241

年)又刻《尚书》、《春秋》、《左传》等约二十七块石碑,立于洛

阳南郊太学前,因经文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成,又叫“正

始石经”或“三体石经”。以上两种石经,现都有残石保存。唐代以

科举取士,在“明经”科中规定“三礼”(《礼记》、《周礼》、《仪

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加上《诗

经》、《尚书》、《周易》,合称为“九经”,后来又加上《孝经》(传

为曾参著)、《论语》、《尔雅》,合为“十二经”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