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課程安排第一章訓詁和訓詁學第二章訓詁學的功用第三章訓詁的條例和術語(教材第六章)第四章考釋詞義的方法(教材第七章)第五章訓詁著作·古書注解(教材第三章)第六章訓詁著作·語文辭書(教材第四章)第七章訓詁著作·其他訓詁專書(教材第五章)第八章學習研究訓詁學的原則第九章訓詁學的繼承和發展第一章訓詁和訓詁學第一節什麽是訓詁什麽是訓詁學一、什麽是訓詁補充A:《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字典,也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是闡述“字形之本始,字音、字義之所以然”的專著,也是我們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以考求本義的重要工具書。因此,被視為研究訓詁學的根底之書。1、釋“訓”《說文·言部》:“訓,說教也。從言,川聲。”本義是勸導、教誨。引申出訓釋、解說。補充B:“從。。。,。。。聲”是《說文》中對形聲字的一種固定解釋方式。六書:“六書”一語最早見于《周禮》,許慎《說文·序》中第一次給六書分別下了定義并舉例。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實際情況,加以客觀分析所得出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結論。它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六類。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例如:日、月、水、羊等。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例如:上、下、本、末、朱、亦等。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例如:并、从、暮、步、涉等。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假借:假借者,本无奇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如:我、汝。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2、釋“詁”《說文·言部》:“詁,訓故也。從言,古聲。”“故”與“詁”是古今字。訓故言指訓釋舊言(古語)。補充C:古今字:古代一個字常有多個義項,為了避免誤解,明確意義,因此新造一個字代替其中某個義項,新造字稱為“今字”,原字為“古字”。例如:莫3、釋“訓詁”解釋疏通古代的語言,使之明白可曉。二、什麽是訓詁學概言:研究訓詁的學問稱之。細論:是以歷代文獻語言為研究對象,以語義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分析語言、解釋語言的一門學科。訓詁學的任務,是研究訓詁的源流、訓詁的方法和訓詁的著作,以提高分析語言、解釋語言的能力。最核心的內容是解釋字詞。補充D:古書注解的名稱:古書注釋的名稱很多,最早有故、訓、傳、說、解,後來又有記、注、箋、釋、詮、義、疏、音義、章句等。它們有的名異實同,有的各有自身的體例。1、傳傳述之義,是對經的解釋。例如:《春秋經》有《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詩經》有西漢毛亨《毛詩詁訓傳》。傳有內傳、外傳、大傳、小傳、集傳、補傳之分。內傳是內容上與經義密切配合的注解;外傳則是在內容上不與經義比附的注解。大傳是撰其大義之意;小傳和大傳相對,是一種謙辭。補傳又稱補注,集傳又稱集注。2、說《說文》:“說,說釋也。”說就是說明、解釋之義,引申為用以解說的詞語。例如:《墨子》有《經說上》、《經說下》;《韓非子》有《說林》、《內儲說》、《外儲說》。3、解本義是分析。例如:《管子》有《形勢解》、《版法解》等;《韓非子》有《解老篇》;《禮記》有《經解》。漢人注書沿用這個名稱,或稱“解誼”,如服虔《春秋左傳解誼》。後世又有所謂的集解,即把各家注解集中起來,有時也參以已意的一種註釋體式。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何宴《論語集解》、范寧《春秋谷梁傳集解》。後世的集解、集說、集釋都屬於這個類型。但除晉朝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外,是他本人集聚春秋經傳并為之作解,其基本上為一家之言。4、箋本為一種小竹片,讀書時隨手記下心得,系在相應的簡上以備參考。后為註釋的一種。例如:東漢鄭玄解釋《詩經》,以毛亨的《詩傳》為根據,補充、訂正毛傳,稱為《詩箋》。5、義疏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的一種古書注解體式,又叫講疏、正義等,唐以後通稱疏,這種體式除了講解正文以外還要講解注文。其特點為逐字、逐句、逐章講解古書,根據一家之說,不許稍有出入,“注所未及,不復旁搜。”並且會通古書義理,加以闡釋,或廣搜群書,補充舊注,就明原委。如唐孔穎達等《詩經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清郝懿行《爾雅義疏》。6、注唐賈公彥《儀禮疏》:“注者,注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也”。即訓釋稱注,始於東漢鄭玄《周禮注》、《儀禮注》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