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和。
5、值和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不可以。
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1)选用的测量工具;
(2)改进;
(3)多次测量求.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传播途径
声音靠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
中最慢。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
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
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振动频率在Hz到Hz之间,
b.要有传播声音的,
c.有正常的。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
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的重要基础。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
音调由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果物体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2、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或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就越大。
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色
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音色不同。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
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深圳理邦心电图机se-301操作规程新.pptx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计算题“天天练”习题卡,含107份题组.doc
- IPCEIAIPCJEDECJ-STD-002E-2017元器件引子、焊、接柱和导可焊(中文版).pdf
- IOLink培训材料讲课文档.ppt VIP
-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完整课件).pdf
- 智慧停车场方案与盈利模式-副本.doc VIP
- 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案例分析.pdf
- 工业厂房水电安装施工方案.doc
-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立标准创路径构体系——中职德育教育“317”模式的创新与实践》.pdf
-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和要点归纳.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