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武进区厚余小学
本课题于2016年5月设计立项,并着手建立研究组织、学习理论文献等研
究准备工作。2016年12月被批准为2016年度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
(一)核心思想
1、对传统文化的审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始终有一条绵延不断的溪流,那就是蚕桑文化,它
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的珍品,人类文明的一颗灿烂明珠。
我国桑蚕文化内涵丰富,融诗词、书法、绘画为一体,丰富多彩,富丽堂皇。在
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文化慢慢成为人们遗忘的角落,蚕桑文化正在渐渐淡出年
轻一代的视线。我校曾经在2011年到2015开展“在少先队活动中传承蚕桑文化”
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蚕桑文化融
入小学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校本资源,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
传统的蚕桑文化。
2、源于对综合实践、校本、少先队活动等课程开发的初衷。
厚余历史上原来有一座武进区有名的缫丝厂,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曾在厚余
缫丝厂工作,并且亲自养过蚕,有着丰富的养蚕经验;我校地处农村,农家孩子
对养蚕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校开辟了一块桑园,有近十年的养蚕历史,很多学生
都积累了一些养蚕心得;近年来,学校开设了《养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其中“童心筑起七彩梦”就是一个经典的系列活动;同时,我校还在2010年编
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蚕桑》,在我校1——6年级校本课及少先队活动课中
开设。这些都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基于学生素养和学校特色教育的构建。
我们提出《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以传承“蚕桑文化”
为突破口,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开辟了一条乡土之道,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
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找寻构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
让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醇香、丰厚。
(二)概念界定:
1、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
史。蚕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
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
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
文化形态”。
2、小学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
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
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小学课程是指实现小学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小学生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
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本课题的理念是将蚕桑文化融入到小学部分课程中,挖掘整理传统蚕桑
文化,研究蚕桑文化与学生素质成长相互依存的有效途径。
(三)理论依据:
1.社会化理论
个体由婴儿到成人,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
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范畴中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的社会化,也即
“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
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人获得其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
体习惯的过程。
2、活动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把教育建立在儿童的四种本能活动基础上,提出了
“活动课程”和“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实践”
的观点,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他曾以《教学论与生活》为名发表过
专著,认为教育离不开活动,离不开实践。
(四)创新之处:
1、挖掘地方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培养有小学生的科学素
养和人文素养。
2、蚕桑文化的融入,丰富了原有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更具活力,教学内容
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可行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学生层面:
1、通过课题研究,充分挖掘蚕桑文化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蚕桑文化的
历史习俗、风土人情、发展过程、表现形式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通过课题研究,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