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pdfVIP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从年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迄今已有十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

第二阶段:—年7月,课程文件的研制、颁布与实行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年7月——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形成;

第四阶段:年7月至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思考、全面推广与高中新课程实验。

陕西省商南县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年启动以来,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被大多数教师接

受和认同,旧的师生关系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代替,教学行为由封闭走向

开放,学生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质量也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教学活

动空间、课程意识、学校激励机制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实

践中,一些学校得到了发展,办出了特色;一些校长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一批教师脱

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示范者、引路者。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课程改革的实

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新认识不妥当,观念容易更新。个别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妥当,对课程改革

的重要性、紧迫性重新认识严重不足。少数教师自学培训比较,或者浅尝辄止,或者断章

取义,他们在心理上和课程改革二者对付,在行动上总以客观条件的严重不足去掩饰主观

上的消极。

2.课堂教学追求形式主义的现象较普遍,对交流、合作及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存在

认识上的偏差。如表扬过多,无效的小组学习,画蛇添足式的滥用多媒体等。

3.对崭新课程标准目标的认知、把握住在重新认识和行动上都存有不妥当现象。新

课程所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及“双基”的差异,教学中如何彰显、如何

突破就是目前我们的困难和问题。

4.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展不一,

有的甚至差距较大,从而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5.校本教研大而空的课题研究多,缺少对新课程背景下日常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的思

索和研究。

6.有疑虑,放不开。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新课程评价机制还处在探索

阶段,对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准备不充分,应对措施不力,总是担心教学质

量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中缩手缩脚,行动上等、靠、拖。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生疑惑和问题就是难免的,而理性的思索和积极主动的积极

探索能够协助我们踏进疑惑,沿着恰当的方向行进。目前,我们必须特别注意思索并处置

不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为基础教育清晰地勾勒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可以说这是一幅理想的蓝图,但它的理想性和

现实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实现这一理想蓝图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在大多数地方,尤

其是对我们贫困山区而言还远不具备,甚至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目前是力所难及的。在这

种情况下,立足现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顺应

改革大势的必然选择。在现有条件下,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吃透课改精神,因校制宜,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求大求全,只求不断进步,只要持之以恒,肯定能达到课程改革

所追求的目标。因为条件是逐步改善的,条件的改善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条件的改善也

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坐等万事俱备,就会丧失改革的时机和发展的机遇。

2.改革与承继的关系。改革不是否定一切,它就是在承继中发展,在发展中技术创

新。我们倡导新理念,课堂教学新思想,但绝不矫枉过正,轻意弃置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累

积出来的成功经验,抹煞基础教育中已被证明就是正确性的东西。几千年前,孔子的教育

思想,例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今天依然行之有效。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

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应当著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应当著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培育,但绝不就是收紧或弱化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建议;特别强调探究、合作的自学方式,

但也绝不因此驳斥发扬、拒绝接受在自学中的关键促进作用;特别强调师生互动、合作,

但绝不因此驳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特别强调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差异,但绝不

收紧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共同建议;特别强调赞许、引导,但同时也不驳斥抨击

劝告在学生蜕变中的促进作用。总之,我们指出课程改革绝不就是直观地用一种理念回去

替代另一种理念,用一种教学方法回去替代另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新旧教学理念的相互相

撞,新旧教学内容的相互更迭,新旧教学方法的相互补足,关键在于把握住不好二者的

“度

文档评论(0)

176****08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