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带答案).docx

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带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部编版)

三峡 郦道元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2017版:升到高处,2018版:冲上,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早晨)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御.(驾驶)风,不以疾.(快)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其间,清荣.(茂盛)峻茂,良.(甚,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涧肃.(肃杀,凄寒),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接连不断)凄.异.(凄惨悲凉),空.谷.(空旷的山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课文分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的)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全,都)备。晓雾将歇.(消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欣赏、领悟)其奇者。

课文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课文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

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