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朱德的扁担》(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第16课《朱德的扁担》(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3.学习“戴着斗笠”等词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学习

重难点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2.能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由于发生的时间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要尽量多地补充背景资料。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听过歌谣,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歌谣,大家知道这首民谣中朱德挑谷用的是什么吗?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引出课题:朱德的扁担(课文主要讲的是关于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借助图片,认识实物:同学们看,这就是扁担,它是一种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

3.介绍人物。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4.出示第一自然段: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指名2生分别读好两句句子。(渗透句子的概念)

(2)借助板画,理解“会师”。

联系上下文,理解“会师”。这一年,有两支队伍在井冈山会合了。哪两支队伍呢?“会合”用第一自然段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会师)

(3)指导朗读:朗读首句时要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环境这么危险,“不远处就是敌人”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标一标: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2.交流汇报,识字学词。

(1)校对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词语。

第一组:?同志?井冈山?根据地

第二组:带领队伍?挑着粮食?穿着草鞋?带着斗笠?

第三组:粉碎敌人的围攻储备足够的粮食山下宁冈的茅坪

(3)认读本课生字。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注意文中“扁担”的“担”是轻声。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4)字理识字。

出示“朱”字的演变图,讲解:“朱”解释为“赤心木”。

《山海经》:“有树赤皮支干,青叶,名曰:朱木。”因为这种树是红色的,所以“朱”指“红色”

(4)读好长句子。

出示:①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②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个别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的停顿。

?3.再读课文,整理感知。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朱德和扁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出示:(???)和(?????)一块儿挑粮。战士们(???)他,就把他的扁担(?)了起来。不料,朱德又(?)来一根扁担,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学习任务三感受困难,体会精神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要挑粮

预设:说明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与敌人距离很近,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1)朗读第二自然段,了解红军必须下山挑粮。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2)引导学生理解挑粮的困难,体会山路之长,之险。

①顺势引导:下山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组织交流:指名朗读。

②联系生活,体会路途之长: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③理解“陡”字:陡峭、陡立的意思。

(3)想象说话。红军战士还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天雨路滑,天寒地冻……)

(4)体会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大家争着去挑粮,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大无畏精神。这为后面朱德同志也争着挑粮埋下伏笔。

朗读指导。

挑粮的路上有敌人围攻,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挑粮的路这么远,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挑粮的路这么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3.品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挑粮的故事

(1)读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挑粮的过程中,朱德做了什么?用“”?画出来;战士们做了什么?用“”圈出来。

(2)演一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